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荀子杂志

荀子杂志

八卷。清王念孙(见《广雅疏证》条)撰。王念孙是清代小学校勘大家。他的主要著作有《广雅疏证》十卷,《读书杂志》八十二卷,《志余》二卷。对各书不是全加校释,而是摘其一句或一条,考校诠释。凡立一说,必举古书,博采证据,之后才论定,故《清代通史》卷中第三篇十二章,说他所著书“最足令人信服,苟无强有力之反证,不足驳其说也。”是书为《读书杂志》第八种。念孙据卢文弨《荀子校本》与钱佃《校本异同》相校,详加考释,遂撰此书。书已付印,顾广圻复以手录吕钱二本异同示之。念孙因知吕本有刻本影钞本之不同,钱本亦有二本,不但钱与吕字句多有不同,即同是吕本,同是钱本,亦不能尽同。乃复阅详析,撰《补遗》一篇,附于书后。《补遗》略分二部,前为念孙及其子引之之说;后为顾广圻所校,可知其用力之勤矣。《王制》篇“析愿禁悍”,从《韩诗外传》作“折暴禁悍”。补遗读“愿”为“原”。《王霸》篇“两者并行而国在,上偏而国安,在下偏而国危,”谓“而国”二字衍,《补遗》谓“国在”断句,下“在”字衍。”《礼论》篇,“不法礼,不足礼,谓之无方之民,法礼足礼,谓之有方之士,以为足礼谓重礼,不足礼谓轻礼。”《补遗》谓二“足”字并“是”字之误,皆订前说之误者也。又如《非相》篇“善于后世”,引之谓“善”为“”字之误。《成相》篇,“欲衷对,言不从。”念孙谓“衷对”当为“剖衷”,未可尽据。即“成相”二字,引之谓成相者,成此治也。又荀子用语,与他书不同,如察辩对文,类法互用,念孙之言甚详,此读荀书者所不可不知也。有同治庚午金陵书局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敏遗集

    三卷。明李国(约1628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国,字元治、号绩溪,河北高阳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。官至中极殿大学士。事迹附见《明史》李标传。其著有《国遗文》,明时佚于兵祸中。此集为清

  • 方建元诗集

    十二卷。《续集》一卷。明方于鲁撰。方于鲁,初名大滶,字行。后改于鲁,字建之。安徽歙县人。生卒年不详。著有《方氏墨谱》等。此编前集以各体分编,总名《佳日楼记》。续集仅诗二十九首,文一篇,题曰《师心草》,

  • 春秋程传补

    二十卷。清孙承泽(详见《尚书集解》)撰。程颐晚年作《春秋传》未毕即去世,其书内容始于隐公元年、止于桓公九年,故承泽集诸家说为补,书成于康熙九年(1670)。此书桓公九年以前全录程书,其间词义简约者重为

  • 古今文字通释

    十四卷。清吕世宜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世宜字西村,福建同安人。举人。卷首有咸丰三年(1853)吕氏自序及其门人陈棨仁、林维源两序。是编取《说文》九千字中有重文者、或体者、经典异文者、篆隶省变者、假借者、通

  • 孝经精义

    一卷。孝经后录一卷。孝经或问一卷。孝经余论一卷。清张叙撰。张叙字凤冈,江苏太仓(今江苏常熟)人。是书首有宋寿屏序及张叙自序。经文遵注疏本,刊去标目画为十三章。共分为四支,第一支即首章,为全书体要;第二

  • 禹贡增注或问

    一卷。清胡宗绪撰。此书署“乾隆戊午春病中杂记”,胡宗绪有《禹贡增注》三卷,此书即为《增注》而作。书中所论甚广,论四渎地势水性、论九河、论江汉形势、论三江震泽相因、论河源及三黑水,并论及读经之要以及旧注

  • 风林类选小诗

    一卷。明朱升(1299-1370)编。朱升字允升,号枫林。安徽休宁人。明洪武元年(1368)进士。世称枫林先生。有《周易旁注》。此编皆录五言绝句,始于汉、魏,终于晚唐。分为直致、情义、工致、清新、高逸

  • 作师编

    一卷。明贺时泰(见《思聪录》)编。此书首列《周易·蒙卦》,次列《大学·圣经》一章,《礼记·学记》一篇,《白鹿洞规》五节六十九字,《程董学规》一节九十一字,终为《兴文会条件》。书中没有作者的阐发,全为人

  • 尚书微

    一卷。清刘光縢撰。本书所解释的只有《西伯戡黎》、《牧誓》、《洪范》、《金縢》、《大诰》、《康诰》、《酒诰》、《梓材》、《召诰》等几篇,颇多新见,其中尤以解《金縢》为新,认为“武王知周公之圣,荐之于天祖

  • 等韵一得

    三卷。清末劳乃宣撰。劳乃宣(1843-1921)字季瑄,号玉初,自号矩斋,又号韧叟,浙江桐乡县人,祖籍山东阳信。同治十年(1871年)进士,先后补南皮、完县、吴桥、临榆、蠡县、清宛等县知县。清末任京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