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苗氏说文四种

苗氏说文四种

二十卷。清苗夔(1783-1857)撰。苗夔字先麓,亦作仙簏,直隶肃宁(今河北献县)人。道光辛卯(1831年)举优贡生,后进入祁隽藻幕府任职。不久去职,主讲于翼经书院。爱好六书形声之学,攻治许慎《说文》之学,造诣精深。除此之外,苗氏对古音研究多有成就。他认为顾炎武古韵分部太密,因而自定为七部。后人多嫌其疏谬。《苗氏说文四种》均涉及古音之学。《说文声订》成书于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。苗夔在校定徐锴《说文解字系传》的同时,借此订二徐本《说文》谐声的说解,而成此书。他认为二徐不达古音,往往删去许慎说解中的“声”字,所补的“声”字虽然有些是当补的,但也有不少地方不当补。此书大约正误参半。《说文声读表》成于嘉庆十二年(1807年),刊于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,按苗夔七部排列《说文》9300余字,以见其音读,每个韵部自为一卷。但是此书根据变化了的字形分析六书,离析拼凑,强以为声,必然导致疏谬。《说文建首字表》依照史游《急就章》的体例,取《说文》部首,谐诸声韵,仍以五百四十部分为十四章,加上句读改其声纽,便于学者翻检。不过在建首字声例中把非声的字而误以为谐声。苗夔认为二文相配,就是一形一声。如果部首以外的“文”不是声,那么这部首就是亦声。如祭字,示亦声。全书由祁隽藻帮助刊刻。《说文声订》、《毛诗韵订》、《说文建首字读》均有祁氏所作的序。初印本《说文声订》前还有《形声解》二页,后来的刻本则无。《苗氏说文四种》目录:《说文声订》二卷,《说文建首字读》一卷,《说文声读表》七卷,《毛诗韵订》十卷。有清咸丰汉专亭刻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水明楼集

    十四卷。明陈荐夫(生卒不详)撰。陈荐夫名藻,字以行,更字幼儒,闽县(今福建福州)人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举人。朱彝尊《明诗综》载作邦藻,而以集中行状考之,《明诗综》误衍一邦字。是集凡十四卷,诗九

  • 诸真玄奥集成

    九卷。明朱载(生平事迹均不详)编。宋元之间以倡仙佛同源而著名者,有石泰、薛氏、陈楠、葛长庚等。究其源,皆出于张伯端、萧廷之、赵友钦。其所言皆《悟真篇》之旨。朱载编此书,也提倡仙佛同源之说。此书又作《诸

  • 紫竹山房集

    三十三卷。清陈兆仑(1700-1771)撰。兆仑,字星斋,号句山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雍正进士。乾隆初举鸿博,授内阁中书,官至通政使。精六书,善经义。时人视作文匠。曾充任《世宗实录》、《诗经补注》、

  • 黄元龙诗集

    八卷。《附尺牍》二卷。明黄奂(约1596年前后在世)撰。黄奂,字元龙,安徽歙县人。生卒年不详。著有《元龙小品》等。其诗意力主独创,而失之生硬。集中诸体皆备,独无七言律诗。因流俗唱和,多用七言诗,故黄奂

  • 古文精藻

    二卷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周易观象》)编。此书为李氏教诲其乡曲诸生所编。集中所收尽为古文之精萃,以期使人从中尽知古文之变化。《四库全书》列为存目,并加以介绍。

  • 怀古

    宫中只数赵家妆,败雨残云误汉王。惟有知情一片月,曾窥飞燕入昭阳。

  • 饮和堂集

    二十一卷。清姚夔(约1669前后在世)撰。姚夔,字胄师,号成葊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顺治十一年(1654)举人。任安化县知县。著有《饮和堂集》。是集凡二十一卷,诗十三卷,杂文八卷。其中诗

  • 铁围山丛谈

    六卷。宋蔡绦(?-1126)撰。蔡绦字约之,自号百衲居士,兴化仙游(今福建仙游)人。蔡京之季子,官至徽猷阁待制。蔡京败,受其父牵累,被流放到郁林博白(今广西博白),曾住境内铁围山,此书乃是时所作,故以

  • 说文改误

    一卷改并一卷,记存一卷,补许一卷。清龚橙撰。龚橙生平著述,参见《六典》。是书之大意为,许慎因《说文解字》文字未定,未奏上,患病后才使其子许冲续成上奏朝廷,“凡分五百四十部,首一终亥,据形系联,补说形义

  • 像象管见

    九卷。明钱一本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一本字国瑞,武进(今江苏武进)人。万历十一年(1583)进士,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,因直言被罢归。天启(1621-1627)初追赠太仆寺卿,事见《明史》本传。钱氏研究六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