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卷、二笔 四卷、三笔 四卷。明李日华(详见《梅墟先生别录》条)撰。李日华工于书、画,所以此书所记论书、画者占全书的十分之八。文词清隽,体例类似题跋类。《四库》馆臣认为“画锦褫玉轴,流览既久,意与之化
四种,十五卷。清梁廷楠(1796-1861)撰。梁廷楠字章冉,广东顺德人。副贡生,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,加侍读衔。通史学,善诗文,精音律,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。曾赞助林则徐、邓廷桢禁烟,支持广东
十一卷。未著编辑名氏。该书摘录杨时、罗从彦、李侗三家语录及杂著,其中,杨氏四卷,罗氏六卷,李氏一卷。三人皆为剑州人,故该书可能为其乡人所编。《千顷堂书目》载莆田宋端仪有《道南三先生遗书》,或即是书。《
一卷。明黄道周、叶廷秀、董养河倡和诗。黄道周(1585-1646),字幼玄,一字螭若,又字细遵,号石斋。福建漳浦人。天启二年(1622)进士。著有《易象正》、董养河生平履迹待考。著有《罗溪阁诗》。叶廷
二十卷。宋乐史(930-1007)撰。乐史字子正,抚州宜黄(今属江西)人。北宋文学家、地理学家。太平兴国五年(980)赐进士及第,官至留司御史台。博学强闻,著作宏富。除本书外,尚著有《太平寰宇记》、《
十二卷。卷首一卷。清刘人熙撰。人熙浏阳(今属湖南)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此书前有宣统己酉(1909)黄杰序,知草创于光绪甲辰(1904),写定于丙午(1906),至宣统元年己酉(1909)由弟子黄杰付梓刊
一卷。旧题南宋魏了翁(1178-1237)撰。魏了翁生平事迹详见《周易要义》。此书卷末有悔馀老人跋,称“竹坨自粤游回,钞鹤山笔录一卷见示,予意必陈腐满纸,漫不省也。近因笺注苏诗,试取检阅,则见辨核纪录
二卷。清皮锡瑞(1850-1908)撰。锡瑞,字鹿门,又一字簏云,号师伏,湖南善化(今湖南长沙市)人。祖籍江西。1882年中举,后讲学于湖南桂阳“龙潭书院”(1890)和南昌“经训书院”(1892)。
不分卷。不著编者姓名。书前有光绪十六年(1896)俞樾所写序言及恭亲王、随斋、陈夔龙等所写题词。共收诗三十四首,词十二阕。有宣统三年(1911)刊本。
二卷。清杨方达(详见《易经图说会通》)撰。《尚书通典略》专为考辨《尚书》典故而作。其书力主东晋梅赜所献古文《尚书》非为伪作,认为马融、郑玄诸人皆未见真古文《尚书》而仅见汉成帝时张霸所献伪古文《尚书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