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经义知新记

经义知新记

一卷。清汪中(1744一1794)撰。汪中字容甫,江苏江都(今扬州市)人,经学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,诸生。七岁而孤,家贫不能上学,母亲邹氏授以小学、四子书。稍长,入书店当学徒,因此遍读经史百家,于是成为通人。二十岁补诸生,三十二岁拔贡生。提学使谢墉对汪中非常赏识。因母老,不再朝考,以布衣终。汪中所学无所不窥,专意经术,尤深于史。诗文中翰,也无所不工。曾有志于用世,对于古今沿革、民生利病,都博问而切究之。三十岁时始专意于经学,自称私淑于顾炎武。与王念孙、李惇、刘台拱为友,互相研讨。治经宗主汉学,厌恶宋儒性命之学,除朱熹外,多加痛诋。推六经之旨以合于今用,为考古之学,但实事求是,不尚墨守。认为《大学》在《礼记》中本与其他篇价值相等,揭露宋儒从《大学》里标举所谓“三纲领”、“八条目”,目的是范围天下人的思想,使之如出一辙,大非孔子平日教人之意,竭力提倡先秦诸子之学。称清儒崛起,接二千年沉沦之绪,极力推崇顾炎武、阎若璩、梅文鼎、胡渭、惠栋、戴震等人,认为他们继往开来,而戴震更是集大成者。论者称汪中才、学、识均过人,堪为首屈一指,阮元称其为“通儒”。汪中学问赅博,各个方面均有著述:治尚书,有《尚书考异》;治《礼》,有《仪礼经注正讹》、《大戴礼记正误》;治《春秋》,有《春秋述义》、《春秋列国官名异同考》;治小学,有《尔雅补注》、《小学说文求端》;舆地学方面,有《秦蚕食六国表》、《金陵地图考》、《广陵通典》;此外尚有《周官征文》、《左氏春秋释疑》、《述学内外篇》、《荀卿子通论》、《墨子序》、《汪容甫先生诗集》等。同时治经的名人,如王念孙、阮元、郝懿行等,时常采用汪中之说。汪中的著述,虽然卷帙不多,但精卓为一时之冠,现已收入集部。本书是其笔记,可采征的东西不多。如认为《东都赋》“德广所及”是用汉广序,考《公羊·昭二十五年传》,何休注:“舞四夷之乐,大德广及之也”,又《魏都赋》张载注引《韩诗内传》“王者舞六代之乐,舞四夷之乐,大德广之所及”,因此《白虎通》也作“四夷之乐,何德广及之也”,班固此书大多援引《公羊》、《春秋》、《韩诗》之说,那么《东都赋》不是用《诗序》就很清楚了。至于《檀弓》下“子张问曰”,《书》云:“高宗三年不言,言乃讙”,注释说,时人没有行三年丧礼的,《左氏传》“在丧而搜”,当时还认为是非礼,怎么会弄到三年之丧便废弃呢。但孟子想让滕文公定为三年之礼,父兄百官都不愿意,说我们宗国鲁先君没有这样做,我们先君也未曾这样做,到您这时来返旧不可。从这里看,那么注并非毫无根据。他如论《说苑·善说篇》引《鬼谷子》,《鬼谷子》不是伪书,韩非《备内篇》“扤昧”即“暧昧”,荀子《王制篇》注“嗟奈何”,“嗟”缓读即“奈何”,《后汉书·光武记》下注,“逗”,古“住”字等四条,都与经义无关。因此本书似乎是未曾删定之书。有学海堂本,《艺海珠尘壬集》本,《皇清经解》本,《重印江都汪氏丛书》本,《丛书集成初编、总类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蚕桑简明辑说

    一卷。补遗附图一卷。清黄世本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世本,钱塘(今浙江杭州市)人,生活于清光绪年间。黄世本《蚕桑简明辑说》序中谈到了该书的成书过程:“……适见澄江吴君孔彰所著《蚕桑捷效书》,一再披览,说甚

  • 李子田文集

    四卷。明李蓘撰。李蓘,字于田,号黄谷。河南内乡人。生卒年未详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),进士,选庶吉士。累官贵州提学副使。著有《黄谷琐谈》等。其文章沿循历城、太仓之派,其持论则合儒、释为一。此集对孟子

  • 篇海

    见《四声篇海》。

  • 东坡苏公帖

    一卷。党文宝摹刻。党文宝,一作党文实,生平及籍贯不详。此帖无年月标记。该帖包括苏轼书四种:《洋州园池诗》三十首,《中山松醪赋》、《伏腊》和《楚颂》。有人怀疑此帖刻在宋元之际,因为该帖刀法深稳,不似明代

  • 拙存堂史括

    三卷。明冒起宗撰。冒起宗,如皋(今江苏如皋)人,崇祯时进士。授行人。选南考功。掌内计。当时很多人害怕他的为人公正。出为充西佥事。当时流寇据河南。冒起宗监河上军。故使贼寇不能渡河。后来备兵岭西。不久调到

  • 西征道里记

    一卷。宋郑刚中(详见《周易窥余》)撰。本书记载绍兴九年(1139)郑刚中奉命赴陕西时沿途见闻。其中所记兵火凋落之后,人事兴衰,物情向背等情况,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。有《永乐大典》本、《金华丛书》本、《

  • 万花台

    张澜撰。张澜,生卒年不详,字观生,别号张呆,浙江会稽人。此剧本卷首载有《巧十三笔意》一文,知乃张澜所作传奇目录,其中为《一笑缘》、《二箑媒》、《三世因》、《四才子》、《五色旗》、《六国终》、《七宝钗》

  • 东坡志林

    五卷。北宋苏轼撰。苏轼生平事迹详见《东坡易传》。苏轼遍读经史百家之书,每有心得,随笔记录;凡所经历,亲耳见闻,亦笔录成篇。初欲定书名为《东坡手泽》,继又欲改称《东坡志林》。生前未能成书,后人搜而录之,

  • 浑仪

    一卷。汉张衡(78-124)撰,清马国翰辑。衡字平子,西鄂(今河南南阳)人。少善属文,通五经,贯六艺。时天下承平日久,王侯以下,莫不逾侈。衡作《二京赋》,因以讽谏。精思传会,十年乃成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

  • 礼记大学篇古微

    三卷。清易顺豫(生卒年不详)撰。顺豫字叔田,湖南龙阳(今湖南汉寿)人。光绪进士。易顺鼎之弟。是书认为《大学》为教太子之学。孔子的七十弟子,以为《大学》将废,惧后世天子不再知以《大学》教其太子,以致太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