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笔算

笔算

五卷。清梅文鼎(详见《历算全书》)撰。这是我国第一部自著的笔算著作,写于康熙三十二年(1693)。梅文鼎在李之藻编绎的《同文算指》所传授的四则算法基础之上,将数字运算式一律由横写改为竖写。在自序中他说:“旁行者西国之书也。天方国字自右而左,欧罗巴字自左而右,皆横列为行,彼中文字尽然也。彼之文字既横,故笔算亦横,取其便于用耳,非求异于我也。我之文字既直,故笔算宜直,亦取其便于用耳,非矜胜于彼也。”在“发凡”中他指出:“笔算易横为直以便中土,盖直下而书者中土圣人之旧而吾人所习也,与筹算易直为横,其理正同。”《笔算》有一部分内容取自《同文算指》,也有梅文鼎的独立见解。所论内容比较浅显,有算术四则、分数、比例、小数和开平立方等笔算。其中加减法算草除竖写外,均与今相同。他的乘法算草略繁于《同文算指》,乘数称为法,被乘数称为实,它的个位用一个“根”字注明,其作用是定位。这种记法虽与小数点的意义不同,但起小数点的作用。梅文鼎的乘法运算与程大位《算法统宗》的“铺地锦”完全一样,只是未画出格子。梅文鼎改变了《同文算指》中的笔算除法,使之更为简捷。例如“经商获利二千两,原本三千二百两,已经四年,问每年每两之息。”他先以“四乘原本”,以此为除数,一次除之,得商一钱五分六厘二毫半。在书中他发现“法实在乘法可以互用”规律,即乘法交换律,并提出乘法可用除法验算,反之亦然。《笔算》卷三“异乘同除”详述四率比例及其应用。卷四“通分”为分数及小数的四则运算方法。卷五“开方”分别叙述开平方、开带从平方、开立方法。附录《方田通法》及《古算器考》两篇短文。《方田通考》为化田地面积方步数为亩数的捷法,著于1664的。《古算器考》是考证性文章,他说:“今有笔算,遂以珠盘为古。不知古用筹策,故曰‘持筹’,其用珠盘起于元末明初,制度简妙,天下习用之而遂忘古法,故为之考。”《笔算》不足之处是把西方较先进的阿拉伯数码字改为中国的数目字,且改横行为直行书写,计算多有不便。但作为普及性著作,《笔算》问世才真正在我国普及了笔算,并为中算界承认。《笔算》版本有1706年金世杨上谷刊本,现藏浙江省图书馆;《梅氏历算全书》本;《梅氏氏丛书辑要》本;1835年刘氏刊《青照楼丛书》二编本;《中西算学汇通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书类纂

    九卷。清吴锦章(生卒年不详)撰。锦章兴山(今属湖北)人,尝为官于湖南。是书分类纂集说解,旨在为读者解决六书之惑。全书分上下两编。上编五卷为原体篇、偏旁考、补逸、篆文类似考、建首之文,下编四卷为分析本字

  • 蓟门摘稿

    二卷。明刘曰梧著。分上下二卷,其中于当日援辽官军扰民情状,言之历历。

  • 小松石斋集

    十卷。清赵允怀(1792-1839)撰。赵允怀,字孝存,又字訚乡,江苏常熟人幼学诗于孙子潇太史,学文于太仓徐石渠。尝沿宛陵登敬亭,溯泾川寻太白游处,泛西湖、渡钱塘、过严岭、访钓台遗址,又登洞庭探林屋之

  • 陶陶集

    一卷。清吴庆焘撰。吴庆焘生平详见《珠仙馆诗存》(辞目)。书中未著撰者名氏,但署为“襄阳金粟庵头陀炯然孤清”。从本书自序看,此集系辛亥革命以后所作。作者对辛亥革命颇为不满,抱着遁世的态度流徙于江汉,自云

  • 墙东杂著

    一卷。清王汝骧(约1692年前后在世)撰。汝骧,字云衢。江苏金坛人。由贡生官通江知县。此编乃所作古文,全集文共二十一篇。前六篇皆经说,后十五篇皆史评。此书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收入存目介绍。

  • 尚书笺

    三十卷。清王闿运撰。此书稍胜于王闿运的《尚书今古文注》,但其中仍多有谬误。如《尚书笺》解释“江汉朝宗于海”时说:“海潮至于寻阳。潮字本作淖,作朝者正字也,文从倝舟,日出舟浮是乘潮也。宗、古今字,众水会

  • 真迹日录

    一集五卷,二集一卷,三集一卷。明张丑(生平详见《清河书画舫》)撰。此书共三集,一集前有张丑自题,大意是《清河书画舫》书成后,当时鉴赏家们以为此书可读,都以名品卷轴出示于张丑,请其鉴证。张丑便随手录之,

  • 马师津梁

    八卷。清马元仪《生卒年不详》撰。马元仪,苏州(今属江苏省)人。此书前有雍正年间汪濂夫序,序中汪氏称马氏曾受学于云间李中梓、西昌喻嘉言。因二人皆为清初之人,可推断马氏为康熙初年人。此书为马氏门人姜思吾传

  • 赵恭毅剩稿

    八卷。附《裘萼剩稿》三卷。清赵申乔(1644-1720)撰。赵申乔字松伍,又字慎旃。江苏武进人。康熙九年(1670)进士,授商邱知县,官至户部尚书,政绩卓著,卒谥恭毅。本编首奏议,次序记,再次案牍之文

  • 周易恒解

    六卷。清刘沅撰。刘沅字止唐。四川双流人。乾隆五十七年(1792)举人。曾官湖北天门县知县,国子监典簿。后隐居著书。其父于易学很有研究,认为“河出图洛出书,圣人则之,实天启圣人以明道化,不仅在数术也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