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笔畴

笔畴

二卷。明王达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达字达善,号耐轩居士,无锡(今属浙江)人。洪武初举明经,为本县学训导,改大同府学,后迁国子助教。永乐初擢编修,累官至侍读学士。王达性简澹,博通经史,与解缙、王璲、王偁等号“东南五才子”。著有《耐轩集》、《天游稿》、《笔畴》等。此书内容多为抑郁愤世之谈,是王达任大同府学时所作。书首有陆之箕、孙鑨、林枢分别为此书作的序。陆之箕序中称:“国初王学十达尝著书曰《笔畴》,其言多主柔伏退逊,虽若出于老氏之绪余,然而圣经贤传,良多辅翼。”孙鑨序中称:“《笔畴》三十二篇,辞虽若繁,大旨不外乎恕。以恕告人,曾不知所措手处,持《笔畴》以相传诵,使人醒心肯首,击节叹赏。”林枢序中也说:“观其中所言句句皆切己,条条皆实用,诚处己接人之要道也。”王达在开篇题词中说:“余以驽蹇之资,远居塞外,亲戚朋友,无一人,静坐荒斋,心口共语,天理人情,殊加有省,假彼墨卿,以抒衷曲,命曰《笔畴》,用以自戒。”此书内容多处己接人之道,对人有一定的劝戒作用。此书原收在王达所著《天游集》中,共一百零七篇。王澄之弟王渊先刊其三十二篇,续又得五十二篇刊之,尚缺三分之一,陆之箕为之校补成完书,并付刻之。于每条之下,附有陆之箕案语,但很少考证之语。有《宝颜堂秘笈》(万历本、民国石印本)本,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《宝颜堂秘笈》本补印《丛书集成初编》单行本。另有一卷本《笔畴》,收入《喜咏轩丛书甲编》中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塾丛书

    七种,三十九卷。清陈澧撰。该丛书分两函,初函五种,《汉儒通义》七卷,讲汉儒解经特点;《声律通考》十卷,考古今声律;《切韵考》六卷外篇三卷,校《广韵》以考陆法言原书;《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》七卷,并附《考

  • 蚕事要略

    一卷。清张行孚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行孚,字子中,安吉(今浙江安吉县)人。同治年间中举人。张行孚为了阻止一些人利用古书上所讲的养蚕方法来混淆视听,阻挠生产熟手的劳动,便写下了《蚕事要略》一书。书中将古今

  • 瓜洲续志

    二十八卷,首一卷。于树滋纂。于树滋(1856-1938),字德甫,号遁叟,别号东轩老人,瓜洲人,寄籍仪征。清末秀才。著有《瓜洲伊娄河棹歌》、《遁叟古稀寿辰唱和集》、《遁叟璧水重游唱和集》、《呻吟集》等

  • 归田类稿

    二十四卷。元张养浩(1270-1329)撰。又题《张文忠公文集》、《张文忠公云庄归田类稿》。养浩字希孟,济南(今属山东)人。累官至礼部尚书、参考中书省事。关心时政,注重吏治,著有《三事忠告》。《归田类

  • 苏邻遗诗

    二卷。《苏邻遗诗续集》一卷。清李鸿裔(1831-1885)撰。李鸿裔字眉生,别号香严,晚年因居近苏子美沧浪亭,又号苏邻。中江(今四川沱江)人。咸丰举人,官至江苏按察使。鸿裔少好词章,工书律,年未四十多

  • 白华绛柎阁诗集

    十卷。清李慈铭(1830-1894)撰。李慈铭初名模,字式侯,后改今名,字伯,号莼客。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光绪六年(1880)进士,官至掌山西道监察御史。他承袭乾嘉汉学余风,广治经史,极有成就。更兼

  • 学记臆解

    一卷。清刘光蕡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光蕡,字焕堂,号古愚,咸阳(今陕西咸阳县)人。光绪(1899)举人。幼孤贫,弱冠,避回汉之争于醴泉兴平,为人磨麦鬻饼求食,而读书不倦,淡于仕进,喜治经学,且以为经学应归

  • 许印林遗著

    一卷。清许瀚(生卒年不详)撰。许翰字印林,又字澜沧,山东日照人。道光举人,官峄县教谕。深于训诂,好金石文字,袭自珍称之为“北方学者第一”。其撰述甚多,但刊行者殊少。其考释款识之作,仅录于吴氏《捃古录》

  • 未斋集

    二十二卷。明顾鼎臣(1473-1540)撰。顾鼎臣,初名同,因梦而改鼎臣,字九和,号未斋,昆山(今江苏昆山县)人。明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第一,授修撰,累迁礼部右侍郎,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

  • 泰山述记

    十卷。清宋思仁撰。宋思仁,字汝和。江苏长州人。《泰山述记》乾隆五十五年(1790)刻本,共十卷。分为:卷一,星野图、星野考、泰山图、泰山疆域考、泉源图、岱庙图、汉柏图、唐槐图、飞来柏图、扶桑石图、东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