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集说

礼记集说

① 一百六十卷。宋卫湜(生卒年不详)撰。湜字正叔、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。历官武进令、朝散大夫、知袁州等。精于礼学,学者称为栎斋先生。是书始作于南宋开禧嘉定年间,宝庆二年(1226)成书并上表朝廷,九年后,即嘉熙末年复加修订,定为此本。自作《前序》、《后序》、《跋尾》,述其撰写始末颇为详细:盖首尾阅三十余载,故采摭群言,最为赅博,支取亦最为精审。卫湜广采自郑注以下凡说解《礼记》者共一百四十四家,其他书涉及《礼记》而被采录者尚不在此数。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考录经著最为繁复,而不知其书与不知其人者,尚有四十九家,可见卫氏之《集说》所采之宏富。明初修定《礼记大全》,乃以陈澔注立于学官,而湜注一直处在若隐若显之间。而所贵者,此书于所录诸书中,除郑注、孔疏外,原书无一幸存者,全赖此书得传,堪称《礼家》研究之渊源。而其所存资料亦可谓前无古人,后世亦罕见来者,故卫氏之《集说》为《礼记》乃至经学研究贡献颇丰,且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,如黄震《读礼记日抄》、陈栋《礼记集义详解》等均依据此书删节,后附于己意而成。而清代名儒洪亮吉又作《续卫氏礼记集说》,就卫书再加以增益补充。然卫氏《集说》亦有不足之处,如卷帙浩繁,于初学者不利;对经文之说解一如清人杭世骏《读礼记集说自序》所言:“采葺至广,大约章句训诂之学。”传本有《通志堂经解》本。② 十六卷。陈澔(?-1341)撰。澔,字可大,号云庄,又号北山,都昌(今江西)人,元经学家。澔博学好古,宋季隐居不仕,教授乡里,学者称为“经师”。先生认为“《戴记》四十九篇,先儒表章《庸》、《学》,为千万世道学之渊源。郑祖法谶讳,孔疏唯郑是从,虽有他说,不复收载。嗣后应氏《集解》,于《杂记》、《大、小记》等篇,皆缺而不释,慎终追远,关于人伦者至巨”。先生之父,名大猷,师事双峰先生,以是经三领乡书,为开庆名进士,于是经讲论甚多。中历煨烬,支字不遗。先生因承父志,荟萃衍绎,而附以臆见,成此《礼记集说》。援引书籍,有汉郑氏《注》,唐孔氏《疏》,《仪礼古注疏》,《仪礼经传通解》,杨氏《祭礼通解》,陆氏《经典释文》,《九经注疏》,许氏《说文》,杜氏《通典》,郑氏《通志略》,程氏《遗书》,《程子粹言》,张子《语录》,朱子《四书》,《朱子语类》,《春秋纂例》,三山陈氏《礼书》,方氏《集解》等,约三十余种。其对于注说去取,凡名物度数,据古注正义;道学正论,宗程子朱子,精义详尽。泛取诸家,发挥未备者则叙以己意。对于音义反切义,同古注则依陆氏《释文》,发明新义则各据诸家。至章句段节,古注章断皆圈,此依注疏及蜀本、廖本,古注皆不加圈。于经文之校雠,则依蜀大字本、宋旧监本、兴国于氏本、盱郡重刊廖氏本。其书虽无高论,而初学读之,极易明晓。世传之本,有分为三十卷、或十卷者,内容则毫无区别。明有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经读

    六卷。明陈际泰(1567——1641)撰。际泰字大士,临川(今江西临川)人,文学家。早年流寓汀州(今福建长汀),后返临川,与艾南英(1583——1646)等以时文名天下。作品有《太乙山房文集》、《易经

  • 净土十疑论

    一卷。隋代释智撰。智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文疏》辞条。《净土十疑论》由智说,灌顶整理成书。所谓十疑是:一解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疑,二解释求生无生理疑,三解释偏求生一土疑,四解释偏念一佛疑,五解释具缚

  • 丽奇轩易经讲义

    无卷数。清纪克扬撰。纪克扬字武维,号六息,文安人。该编采用注疏本,不录经文,只对每卦解释数条,而又只谈义理不讲象数。其文义标识于经传之上。他的后人录之而成书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
  • 荆驼逸史

    共收书五十三种(又附一种)。题清陈湖逸士编。陈湖逸士,真实姓名及事迹皆不详。该书原序假托在苏州陈仁锡别庄无梦园掘地所得。主要收录明末泰昌、天启、崇祯三朝间的野史以及有关东林党、三藩的史料。该书为汇刻明

  • 突星阁诗钞

    十五卷。清王戬(约1692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戬,字孟谷,湖北汉阳(今湖北武汉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)副贡生。与同邑李以笃、彭心锦、文师鸿、江颖齐名,时称“汉阳五家”,他博学,工诗及

  • 续修馆陶县志

    十一卷。民国王华安、丁世恭修,刘清如纂。王华安,河南杞县人。民国二十五年(1936)任馆陶县长。丁世恭,山东平阴人。民国二十年(1931)任馆陶县长。刘如清,清贡生。曾任山东临邑县知事,郓城、临邑等县

  • 评注八代文宗

    八卷。旧本题明袁黄(1533-1606)编。袁黄字了凡,江苏吴江人。万历十四年(1586)进士。迁兵部主事。著有《皇都水利》。是编取《文选》中之近于举业者,摘拾成书。其中有全部删节者、也有节取数段者。

  • 船山诗草选

    六卷。清张问陶(1764-1814)撰。张问陶字仲冶,号船山,四川遂宁人。乾隆进士,授检讨,官莱州知府。主张诗歌应抒写性情,反对模拟。曾为袁枚所赞扬。作品多表现日常生活,情调流于伤感,并工书画。著有《

  • 左传同名汇记

    一卷。清王士濂(详见《周末列国有今郡县考》)撰。此书也是为补陈厚耀《春秋世族谱》而作。按《左传》对列国君臣姓名的纪录,往往前后不一,甚至一人有四、五种称呼的,而又有同名而异人的,辗转纠结,前后互易,给

  • 经传小记续

    一卷。清刘宝楠撰。刘氏有《经传小记》三卷,此卷乃系后续。凡《诗》一条,《周礼》一条,《仪礼》六条,《礼记》二十条,《尔雅》十六条,《大戴礼》七条,此外则《韩诗外传》、《说苑》、《新序》各数条。纠订讹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