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或问

礼记或问

八卷。清汪绂(详见《周易铨义》条)撰。绂有《六礼或问》十二卷已著录。书首有吴引孙《序》“光绪三十一年以新疆布政使署巡抚乞病归卒”。《序》言,“学以育才,而才以莅事而事治。今人首尚科举,乃判学与事为两途,而才泯,生不识耰锄,长不习时教,嚣嚣然非今而是古。先生故于《月令》,首称吕氏,以为仿佛先王之典,有敬天勤民之志,其中良法美意,有足为后王法者,以破后生执滞之惑。其他辨析精审,折中至当,大要皆归于可行。夫先生生当盛世,味腴求道乃其言。若深有悲于王泽这不下究,而民隐之不上达,诚有见夫古圣哲王,所以经国理民者,成法具在。而承学者,乃昧昧焉未之或知,而岂容己于言”等等。末题“光绪丙申四月,同郡后学吴引孙,福茨甫,谨序”。汪氏有《礼记章句》、《曲礼》诸篇,皆为注释此忆。又摘取大意,设为问答,以别疑明是,可见汪氏勤《礼》甚笃。但也有可咨议者,如《曲礼》极言之尤所以“固人肌肤之会,筋骸之束,而为养正作圣之基”。上、下二册,详密深醇,以冠《礼记》之首。诚然不可不知类似释《王制》谓“齐鲁初封,皆非百里之俭”。引《鲁颂》及《左传》为证,反复考核经传,终不能肯定《孟子》、《王制》而反否定《周礼》。所云“制田以待封”,此必无之理。唯《汉文移》“淮南王,为城阳王,此虚淮南之国,以待封厉王之子”。如《月令》,谓“先秦儒者之书,而吕氏攘之。”《后汉书·鲁恭传》云,“《月令》周人之书。”皆有特识。唯《礼运》谓“出于黄老,故有大同小康之说”。而不知大道为公,选贤与能实为“郅隆之治”。此外于《学记》、《乐记》、《缁衣》各篇,颇致赞美。至《丧服》、《四制》一篇云,“不言制度之详而撮言大意,与上数篇(按指《聘义》诸篇,同出一手,”并言《竹义》、《礼智》、《丧服》之制,要归于此。其论精粹纯正,令人服膺备至。研究《礼》经,不可或缺参考。此书有《双池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选瀹注

    三十卷。明闵齐华编。闵齐华,浙江乌程(今吴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崇祯中以岁贡任沙河县知县。是书以六臣注本删削旧文,分系于各段之下。复采孙矿评语、列于上格。盖以批点制艺之法施之于古人著作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

  • 吴继疏集

    十二卷。明吴仁度(?-1625?)撰。吴仁度,字君重,江西金溪人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进士。官至工部侍郎。著有《吴继疏集》。其集初刻于万历四十三年(1615年)。该本为其六世从孙吴廷相所重编。凡《

  • 泰律补

    一卷。清闵为人撰。为人字德修,云南保山人。喜研乐学,曾读乡先辈葛中选所撰《泰律》,以为所言甚善,唯所附图尚有缺遗,故作《泰律补》一卷。此书卷首有作者自序,谓《泰律》乃《周易》精髓,专气音声直气声音,即

  • 致远堂法书

    一卷。清张考捏得陶渊明自书诗,刻为此帖。按其自跋所说,陶靖节人品学问,晋代第一,而从未有称其书者。张考捏言得其所书杂诗十二首,古劲流逸,墨迹宛然,每展玩便不忍释手。因思物之美者不可秘而不传,于是访请名

  • 祐山杂说

    一卷。明冯汝弼(约1545年前后在世)撰。冯汝弼,字惟良,平湖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历官工科给事中、潜山县丞等。著有《祐山文集》、《诗集》和本书。《祐山杂说》一书自记生平琐事。然而书中也记他人事,书末载种

  • 老圃集

    二卷。宋洪刍(约1109年前后在世)撰。洪刍,字驹父,南昌(今江苏南昌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绍圣元年(1094),进士。靖康中,官至谏议大夫,后谪沙门岛而卒。与兄朋、弟炎、羽俱有才名,世称“四洪”。刍尤

  • 攸县志

    五十五卷,首一卷。清王元凯续修,严鸣琦续纂。王元凯,大兴(今北京大兴县)人,曾任攸县知县。攸自汉置县,历有明征。志乘创自明初,至万历时已四修。迄清顺治十七年(1660)知县朱英炽、康熙二十三年(168

  • 物类相感志

    ①一卷。北宋苏轼撰。苏轼生平事迹详见《东坡易传》。此书主要记述磁石引针、琥珀拾芥、蟹膏投漆漆化为水、皂角入灶突烟煤坠、胡桃烧炭可藏针、酸浆入盂水垢浮等物物相感之事。全书共分总论、身体、衣服、饮食、器用

  • 潘刻五种

    五种,十五卷。潘祖荫(详见《滂喜斋丛书》)编。此丛书刻印了其先人潘世恩撰写的《思补堂笔记》,《思补堂笔记》分为荣遇、述德、循陔、思源、掌故、文衡、管间、易名等八项,分列八卷,记载所见所闻,详实可信。其

  • 贵池县志

    四十四卷,首一卷,清陆廷龄修,桂迓衡等纂。陆廷龄,松陵人,清光绪初年知贵池县事。桂迓衡,官刺史。贵池旧志可考者,有顺治十四年李愈昌志,乾隆十年谢锡伯志,之后漆日榛志,书成于道光八年(1828)。光绪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