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客难

礼记客难

四卷。清龚元玠(详见《畏斋周易客难》条)撰。元玠有《周礼客难》,已著录。《礼记客难》有《自序》云,“今专就四十九篇言之,《庸》、《学》已列入四子,《乐记》、《学记》亦皆有醇无疵;余四十五篇,程子疑《闲居》、《燕居》三无五起之说,亦为有见。此外有托为圣人之言者(如“武王已崩,抗世子法于伯禽”,及“郊禘非礼周公其衰”之类),有显与周制背者(《王制》、《月令》),有字讹事讹,未经别白者(《曾子问》,讹孝公为昭公;《效特牲》,讹裘为衮;《缁衣》,讹祭公为叶公),四十篇中,历历可指。学者诚能从事于礼治、躬乐、治心之言,更恭绎圣训,摘出‘执虚’如‘执盈’,‘入虚如有人’之言,以从事于主敬之学,而功无间断,则虽无周孔所制所定之原本,而二圣人已心许之,将自不愧为圣人之徒”等等。末题“乾隆癸已四月戊申南昌龚元玠书”。此书内容卷次分别是:卷一“自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车”至“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境内”,“视元士”,凡十一条;卷二自《月令》至“他日祭子路与”一节,凡二十一条;卷三自《郊特牲》申论“郊”至“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”,凡十九条;卷四自“正月日”至“可以有事于上帝”一节至《大学》,凡二十八条。此皆龚氏认为可疑及非《礼记》内容的地方。《礼记》原本汉大小戴、庆氏三家所注,其出于汉儒纂辑者自然亦多,但从汉立博立,唐撰《正义》之后,已与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春秋》并重。即间有可疑处,断不会如龚氏摘举之多。治经之病,其莫大于疑经,而删改次之。经而可疑,已在可废之列,何劳为之解诂?即如《序》内所指“郊禘非礼”,谓“托为圣人之言”,然“不王不禘”经已有之;“鲁以诸侯而禘”,就常理言,实难解于“僭越”。《王制》、《月令》,谓“未见《周官》,自逞臆见”,然《王制疏》本有卢植云“汉文令博士作此《王制》”之说;《月令》郑《目录》有“出《吕氏春秋》之说。但两篇存古制颇多,《月令》于“中夏农事”颇相宜。即如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,宋儒且提出列为“四书”,颇有欲跻于诸经之右。然每一节,多引《书》、《诗》两经,与《坊记》、《表记》略同。如果不为宋儒所尊,龚氏必又有所议。如所云“舜葬于苍悟之野”,为“荒谬无稽”。则龚氏未知唐虞之广大,且《史记》已言之。所云“禹代巡狩”者,皆出龚氏臆度,何可据之以翻《礼记》、《史记》之案。朱子于《中庸》“戒慎乎其所不睹”各节,“尚服郑、孔解释之精”;而龚氏之《序》,一则曰“郑孔心粗”,再则曰“郑孔疏漏”。可见龚氏学术并非深精,诸如此等,不得不为之辨证。治经疑古者亦宜深戒之。此书有道光年间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说文职墨

    三卷。清于鬯撰。参见《说文校书》。“职墨”犹言笔记、札记。是书持论虽不甚高,但亦有所发明,对于段玉裁、桂馥、严可均、王筠诸家之说偶有补正。例如:“从‘隹’与从‘鸟’之字同偏旁者皆同字也,段氏力辨‘雁’

  • 皇极经世书

    十二卷。宋邵雍(详见《渔樵对问》)撰。《皇极经世书》,又称《皇极经世》。据晁说之所作《李之才传》,称邵子数学本于李之才,李之才本于穆修,穆修本于种放,种放本于陈抟。所以邵氏之术本于道家而来。当李之才初

  • 为善阴骘

    十卷。明永乐十三年官撰颁行。前有明成祖自制序。所采共一百六十五条,各以四字标题,后加以论断,并系以诗。书名取自《尚书·洪范》:“惟天阴骘下民”。阴意暗默,骘意定降。全意谓天虽不言,但于冥冥之中监督人之

  • 哦月楼诗存

    三卷。《诗余》一卷。续一卷。清储慧撰。储慧,字啸凰,江苏宜兴人,蒋萼之妻,生卒年不详。此书是光绪十一年(1885)排印本,与其夫的《替竹盦词》合并在一起刊印出来,此书前有周家楣所作序言、钮餐英、程幼云

  • 淮郡文献志

    二十六卷。补遗一卷。明潘埙(生卒不详)撰。潘埙,字伯和,山阳(今江苏省淮安县)人,明正德三年(1508)进士,性刚直不阿,官至右副都御史,巡抚河南,著有《楮记室》等。《淮群文献志》收录淮郡诸多文献,书

  • 古今评录

    四卷。明商维浚(生卒年不详)撰。商维浚,字初阳,会稽(今浙江省绍兴市)人。著有《商氏稗海》、《古今评录》等书,其它事迹不详。此书皆借古事立论,仍不出明季纤巧之习,虽间或也有考证,但多疏舛。如论以船量物

  • 小雅

    见“小尔雅”。

  • 宋元周易解提要

    附易解别录,无卷数。不著撰名氏,前面署有“养素堂纂本”,又有黄叔琳名字的二个私印,可能是黄叔琳所录。黄叔琳,详见《砚北易钞》条。该书大体仿照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之例,只是汇集诸说,不加论断。但是所采录

  • 金屋梦

    见《续金瓶梅》。

  • 史觿

    十七卷。明谢肇浙著。肇浙字在杭,福建长乐人,博学能诗文。万历二十年(1592年)进士,官至广西右布政使。著有《五杂俎》、《滇略》、《方广岩志》、《长溪琐语》、《文海披沙》、《小草斋稿》等书。《史觿》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