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记义证

礼记义证

一卷。后魏刘芳(详见《毛诗笺诗义证》条)辑。清马国翰撰。马辑本只六条,有得有失。其有,“云卜赴也,赴来者之心”。此为得也。赴从卜声。《诗·大田》“秉畀炎火”,《释文》“秉”,“《韩诗》作卜,卜报也”。《丧服小记》“报葬者报虞”,郑注“报读为‘赴疾’之赴”。卜、报、赴一声之转。今训卜为赴者,盖亦读如赴疾之赴,视“报”义为精。《白虎通·蓍龟篇》“卜赴也,爆见兆也”。知其说远有所本矣。又云“通其率以十一为正,谓野九夫之田而税一,国中十一夫之田而税一”。此为失也。《孟子》九一是九中税一,则十一当是十中税一,非十一而税一。《孟子》言“贡”、“助”、“辙”十一。以为九一与十一相差甚少,也可谓十一,则必贡助通都为十一;然而殷不包括贡法,将如何也为十一,其义难圆通。《小雅·甫田疏》云:“助者九夫而税一夫之田,贡者什一而贡一夫之谷,通之二十夫而税一”,不免沿其此误。又云“周之小学为辟,在郊”。此又失也。《王制》云,“大学在郊,天子曰辟,诸侯曰宫”。这“辟”为“大学”之定名,怎能附于小学呢?《灵台疏》:“《王制》以殷之辟与《大学》为一,因而说之,不必常以大学为辟,小学亦可。”是从其错讹。又“路下之燕寝,故有房”。此又失也。《斯干》“筑室百堵”,《郑笺》谓“筑燕寝也。天子之寝有左右房,宗庙及路寝,制如明堂”。此据下“西南其户”句,故以燕寝立文,认为路寝有左右房。观《书·顾命》、《诗·王风》及《礼·丧大记)自见。凡《礼》经所言,多是正寝。郑注每以“东房西室”为说,殆不足信。“阖门左扉”,郑注明曰“路寝门”,今以为“燕寝”,颇觉似是而非。《斯干》疏云:“天子路寝,既如明堂”。认为自然燕寝之制当如诸侯路寝,故知有左右房,与《玉藻疏》同,则也终为旧说所囿。又云“玄绡衣为玄端”,此又失也。《玉藻》云“以帛裹布,非礼也。凡玄端朝服皆用布,若以绡衣裼,便是以帛裹布。”《记》意断不应如此。黄以周《衣服通故》“以狐袭豹裒为士服,不关天子诸侯”,其见最高。《孔疏》引皇侃云:“玄衣,玄端也。畿内诸侯朝服用缁衣,畿外用玄衣”。此狐青又是畿外诸侯朝服之裘,重纰谬,应为《孔疏》所斥也。又云“六冕之裘皆黑羔裘”,此其得也。《司服》“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,祀五帝亦如之,享先王则衮冕”等等。大裘为冬至祀天之服,其时必裘,春秋四时祭中值冬日亦必裘,祀五帝中祈谷一祭亦可裘。所以经文承上统言,为四时无皆裘之理,人所易晓。孙贻让《周礼正义》一再驳刘氏此说,恐为人所笑。《召南》疏云:“二刘等以《司服》云‘服大裘而冕’,以下冕不复言裘;《司裘》云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’,亦不别言衮冕以下之裘。说明六冕与爵弁同用大裘之羔裘。“二刘”即刘焯、刘炫、焯炫常并称之。其书之得失,庶几可知也。《王制》“公田藉而不税”疏:引刘氏及皇氏云“夏时民多,家得五十亩而贡五亩。殷时民稍稀,家得七十亩而助七亩。周时其家至稀,家得百亩而彻十亩,故云其实皆什一。”此当以《义证》申说《郑注》引《孟子》语,而马氏失采。但此说颇误,《井田通故》已议之。又马辑他种往往有附载。今考《魏书》及《北史本传》,并载芳与王肃《问答》,极言“男子有笄,冠尊,故夺其笄。”此说甚精当。亦与《礼记》相涉,于是附记录之。此书有玉函山房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秘草

    三卷。明李沂(?-1606)撰。李沂,字景鲁,湖北嘉鱼人。万历十四年(1586年)进士。官至吏科给事中。因劾东厂太监张鲸,廷权削籍。后赠光禄少卿。事迹具明史本传。是集皆其为庶吉士时所作。据其《自记》称

  • 礼记补注

    四卷。清李调元(详见《易古文》条)撰。此书专补陈澔《集说》疏略,间更订讹误,并涉及郑注、孔疏。前有无年月《自序》,称“使由蒙训而入经术,用意甚盛,惜学力殊未逮也”。其中如以“大夫之箦为床栈”;“非簟涂

  • 唐诗广选

    七卷。明凌宏宪编。凌宏宪始末未详。初时,李攀龙曾撰《诗删》,王世贞为之序。后坊间割其中所录唐诗刊行,别题曰《唐诗选》,凌宏宪又因其无评点,乃杂摭诸家之评,缀于简端,以朱墨版刊行,改题此名,盖坊刻翻新之

  • 用众

    五曰: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,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,虽不足,犹若有跖。物固莫不有长,莫不有短,人亦然。故善学者,假人之长以补其短。故假人者遂有天下。无丑不能、无恶不知。丑不能,恶不知,病矣;不丑不能、不恶

  • 庭帏杂录

    二卷。明袁衷(生卒年不详)撰。袁衷字秉忠,东莞(属广东省)人。正统进士,授户部主事。历悟州府知府,改平乐府、永州府,所至公正廉明,百姓蒙其惠。袁衷尤长于诗文。著有《庭帏杂录》、《竹庭稿》等。此书是袁衷

  • 群史品藻

    三十卷,明戴璟撰。戴璟字孟光,号石屏,奉化(今属浙江奉化)人,嘉靖年间考取进士,官至佥都御史,派往广东担任巡抚,退休后死于家中。戴璟著有《广东通志初稿》、《五经会同》、《汉唐通鉴品藻》等。《群史品藻》

  • 三苏全集四种

    二百零四卷。《目录》四卷。清徐陈谟汇编。清弓翊清补编。徐陈谟,湖北浠水人。弓翊清,河南洛阳人。道光时,二人先后任眉州知州。此书即其任知州时所编刻苏洵、苏轼、苏辙文集四种。以前人所刻三苏文集,或分部另传

  • 类编草堂诗余

    四卷。未著编辑者名氏,旧传为南宋人所编。据考,王楙《野客丛书》已引《草堂诗余》张仲宗〔满江红〕词证蝶粉蜂黄之语,《丛书》作于南宋庆元间,则本书应在此前。词家所谓小令、中调、长调之分,即从本书开始;后来

  • 适园丛书

    十二集,七十二种,六百八十九卷。清张钧衡(详见《适园丛书初集》)编。丛书刊刻,到清代中后期已蔚为大观,张钧衡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,搜辑罕见可传之书,刊刻成《适园丛书》。丛书仿《知不足斋丛书》体例,不分

  • 然后知斋四书五经答问

    二十卷。清梅冲(生卒年不详)撰。梅冲字抱村,安徽桐城(今桐城县)人,梅谷成之孙。嘉庆举人。梅冲少承庭训,粗闻先人结论,未能竟学。后从李云门游,稍得门径。除本书外,尚著有《庄子本义》二卷、《勾股浅术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