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礼经通论

礼经通论

一卷。清邵懿辰撰。邵生卒年未详,字位西,仁和人。邵懿辰“性峭直,能文章”。道光十一年(1831)举人,慕方苞、李光地之学,曾与曾国藩等游处,咸丰十一年(1861)太平军攻克杭州,邵氏因偕同清巡抚王有龄固守而城破被杀。著有《尚书通义》、《礼经通论》、《孝经通论》,此外,其长孙邵章辑录其遗书《半岩庐所著书》共计三十卷。《礼经通论》一书分上下卷,计三十篇,今仅存上卷十九篇。此书申发礼经大意,议论多而考证少,所以称为“通论”。此书有些独到的见解,其书称:冠、婚、丧、祭、射、乡、朝、聘八种仪节,适合《大戴礼》十七篇的次序,因之,十七篇无缺佚。又论:《礼记·礼运》开头段落有错简,将“禹、汤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由此其选”等二十六字移至“不必为己”之下、“是故谋闭而不兴”之上,则文从字顺。这些论述都是发前人所未发,也有一定的说服力。然也不乏臆说之辞:说《礼记·内则》记曾子言论一段、《礼记·曾子问》中“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”等语都是曾参门人所附。言《礼记·经解》为子思门人之作。说檀弓为子游门人,《礼记·檀弓》即是檀弓之作。说《礼记》之《曲礼》、《礼器》、《郊特牲》、《玉藻》都是子游门人所撰。还说《仲尼燕居》、《礼运》同出于子游之手。这些都是臆说之辞。其书理由是《礼运》自称“偃”,因之断定为子游作,那么,《论语》陈亢问于伯鱼章,自称“亢”就当是陈亢作了。此书称《仪礼》当重称为《礼经》,但实质上《仪礼》西汉时称为《礼》或《礼记》,《礼经》也并非古称。又说《史记》载“高堂生传《士礼》”为误,这也无道理,因为《大戴礼》士礼比较重大,因而称为《士礼》。总之,此书疏于考证,但阐明礼书义蕴有精到之处。因之,读此书要分析对待。传世有吴氏望三益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城录

    二卷。旧本题唐柳宗元(已著录)撰。此书《新唐志》、《崇文目》、《读书志》,《通志》均未载录,只在《书录解题》、《通考》、《宋志》才开始载录,原因是一些学者不认为是柳宗元的著撰。例如何薳的《春渚纪闻》,

  • 字学寻原

    三卷。清吴锦章撰。吴氏生平,参见《说文类纂》。上卷为《说文部首类纂》,取《说文》五百四十部首归类排列,分为数目、干支、天道、地形、居处、器用、形体、物曲、动物九类,各以类相从。中卷为《楷字偏旁溯原》,

  • 汉石经残字证异

    一卷(家刻本)。清孔广牧撰。广牧字笠塘,山东曲阜(今山东曲阜)人。此书卷首有仪征刘寿曾序。刘序认为,汉熹平石经,其文字与经典文字密切相关。就残字稍完备者而言,《尚书》则是东晋古文未出以前之本。《诗经》

  • 求一术通解

    二卷。清黄宗宪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宗宪字玉屏,湖南新化人,师从丁取忠,学习数学于古荷花池(长沙城东北隅)的白芙堂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,黄宗宪于1874年撰《求一术通解》二卷,书前例言称:“一求定母,旧术

  • 大学困学录

    一卷。中庸困学录一卷。清王澍撰,王澍详《禹贡谱》条。此二书主朱熹之说,而力辩陆王心性之学之误,但并不囿于门户之见,于陆王经说中可取之处亦加以吸收。该书虽也是科举之书,但于学问用功甚笃,非一般敷衍讲章可

  • 澄江集

    清陆次云(约1662年前后在世)撰。陆次云,字云士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“博学鸿词”,不遇。后任河南郏县知县、江苏江阴知县,颇有政声。著有《八绂绎史》、《八纮荒

  • 月波洞中记

    二卷。不著撰人。此书见于宋郑樵《通志·艺文略》,为一卷,称老君记于太白山月波洞,凡九篇。晁公武《读书志》所言与郑樵基本相同,只是又说此书系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。今所传本系《永乐大典》所载。

  • 秋涧先生大全文集

    一百卷。元王恽(1227-1304)撰。恽字仲谋,号秋涧。卫州汲县(今属河南)人。任监察御史及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福建等地提刑按察使。成宗时参与纂写《世祖实录》。集内包括诗文七十七卷,《承华事略》二卷,

  • 盼云轩鉴定真迹

    六卷。清李若昌辑。李若昌字小泉。此石刻于同治、光绪间。第一卷收陆机《平复帖》、怀素《苦笋帖》、唐僧《法藏》、赵孟頫《师说》。第二卷收吴仲圭、董其昌、祝枝山、吴应卯、沈周、张瑞图、傅山、黄道周、唐伯虎。

  • 音学叙录

    一卷。清江有诰撰。有诰生平见“音学十书”。是书叙录其著书概略及其学之根据。有段玉裁序一篇及与段玉裁、王念孙来往论音书札四篇。又列古韵二十一部总目及全书凡例。其所列古韵总目,凡分并之部及仅有去入而无平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