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含文嘉
不分卷。清黄奭辑。题名为《礼含文嘉》的书历史上有两种:其一是《文献通考》所论及的一部术数书,著者不明。另一部则属《礼纬书》,其文已多遗逸,黄奭则从群书中辑录成编,内容是谈国君文治之事,可分五项:第一、帝王之制作。如伏羲制八卦,神农作未耨等。第二、帝王之礼。如:立明堂、灵台、辟雍以及禘、祫、巡狩、郊祀、飨食、饮酒、服尚、历法之类。第三,人伦纲纪。第四、礼器的规定。如旌旗冠冕之类。第五、以天人感应观念述礼法与天象感应。存汉学堂辑本。
不分卷。清黄奭辑。题名为《礼含文嘉》的书历史上有两种:其一是《文献通考》所论及的一部术数书,著者不明。另一部则属《礼纬书》,其文已多遗逸,黄奭则从群书中辑录成编,内容是谈国君文治之事,可分五项:第一、帝王之制作。如伏羲制八卦,神农作未耨等。第二、帝王之礼。如:立明堂、灵台、辟雍以及禘、祫、巡狩、郊祀、飨食、饮酒、服尚、历法之类。第三,人伦纲纪。第四、礼器的规定。如旌旗冠冕之类。第五、以天人感应观念述礼法与天象感应。存汉学堂辑本。
一卷。附蒋凝学行状一卷。清蒋德钧编。蒋德钧,湖南湘乡县人,陕西布政使蒋凝学之孙。蒋凝学(?-1878),字之纯,湖南湘乡县人。咸丰五年(1855)起随曾国藩领导的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,因多次与太平
三十三卷。清卢元昌撰。卢生卒年及事迹详见《左传分国纂略》。是书成于康熙二十一年(1682)。前有自序,称杜诗有因注而显者,有因注反晦者。一晦于训诂之太杂。一晦于讲解之太凿。一晦于援引之太繁。反是者,又
六卷。明孙居相修,雷金声纂。孙居相字拱扬,山西沁水县人,进士出身,万历二十一年(1593)任恩县知县。万历年间孙居相莅任后,见文献轶缺,就征集诸学博士考绘图史,请雷金声为主纂,采探故实,益旧裒新,遂成
二卷。明周之士撰。周之士字士贵,自号四明居士。齐兴(今地址不详)人。御定《佩文斋书画谱》列周之士于书家传中。但传中只采瞿九思序此书之语,所以周之士生卒年与事迹仍不详。另外此书中称董其昌为恩师,可见其为
①六卷,清杨之骈纂修。杨之骈,字锡山,一字仙田,安徽宿松县人,贡生,官公安县知县。公安县志,重修于康熙元年(1662)与九年(1670),之后知县何国栋延邑人毛寿登增订,未及卒业。杨之骈莅任,综其遗稿
一卷。旧本题湘山樵夫撰。记述绍兴年间因不附和议而被贬谪的张浚、赵鼎、胡铨等30人事。每人略具事实,多者三四行,少者仅一二语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载有《绍兴正论》二卷,注云:“序称潇湘野人,不著名氏,
一卷。清陆莘行(生卒年不详)撰。莘行字缵任,浙江钱塘人,陆圻女。该书记其父陆圻与查继佐、范骧等,涉嫌庄廷钱文字狱案,得脱罪获免,遂变更姓名,四方云游,不知所终。现存《痛史庄氏史案》附刊本、古学汇刊本、
一卷。清程瑶田(1725-1814)撰。程瑶田,字易畴,安徽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)恩科举人。官太仓州学正,嘉庆元年(1796)举孝廉方正,未试卒。其粹于经学,精心格物,一虫介之
十二卷。明魏显国撰。显国情况见《历代相臣传》条。该书主要记元一代宰相之事迹,自耶律楚材至布延巴哈,共26人,各自为传,全抄《元史》原文,且前后凌乱倒置、脱误者甚多,故该书价值不大。
五卷。明茅元仪(1595-1641)撰。茅元仪字止生,号石民,归安(浙江湖洲)人。茅坤之孙。官至觉华岛副总兵。著述宏富。有《平巢事绩考》等。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。原在嘉靖间,茅元仪之祖父茅坤与王世贞争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