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图缘
二卷。清汾上谁庵(生卒年不详)撰。谁庵,姓名未详,据“汾上”二字,当为山西人。此剧共二十六出,取材于杂剧《十美图》,但与其所演述的张灵、崔莹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不同。其情节大略为:明才子张灵,工诗善画,与崔莹相爱,崔莹被宁王朱宸濠进于皇上。后朱宸濠谋反遭诛,崔莹被放归。张灵病时,自己写下“才子张灵之墓”的墓碣。崔莹前往哭墓,遇见了才子唐寅,方知张灵未死。在唐寅撮合下,二人结为夫妻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此剧以真人演才子佳人故事,落于窠臼,曲词多艰涩不畅。本书有清乾隆三十二年(1767)刊本。
二卷。清汾上谁庵(生卒年不详)撰。谁庵,姓名未详,据“汾上”二字,当为山西人。此剧共二十六出,取材于杂剧《十美图》,但与其所演述的张灵、崔莹爱情故事的悲剧结局不同。其情节大略为:明才子张灵,工诗善画,与崔莹相爱,崔莹被宁王朱宸濠进于皇上。后朱宸濠谋反遭诛,崔莹被放归。张灵病时,自己写下“才子张灵之墓”的墓碣。崔莹前往哭墓,遇见了才子唐寅,方知张灵未死。在唐寅撮合下,二人结为夫妻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此剧以真人演才子佳人故事,落于窠臼,曲词多艰涩不畅。本书有清乾隆三十二年(1767)刊本。
八卷。清马国翰(1794-1857)辑。国翰字词溪,号竹吾,山东历城(今济南东郊)人。清文献学家、藏书家、目录学者。梁《七录》有《论语谶》八卷,宋均注,《隋志》时已亡。而《唐志》有宋均注《论语纬》十卷
二十卷。宋许景衡(1072-1128)撰。许景衡,字少伊,温州瑞安(今浙江温州市)人。元祐九年(1094)进士。宣和六年(1124),召为监察御史。钦宗即位,以左正言召,累迁中书舍人。高宗朝至尚书右丞
四卷。明吴敏道撰。敏道,字日南,别号南华,又号射阳畸人。宝应(今属江苏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万历三年(1575)充贡生。敏道少承祖泽,喜藏图籍,素性恬淡,不履公侯之门。又乐道奉母,数十年如一日。以布衣终。
二卷。附《会稽怀古诗》一卷。明唐之淳(1350-1401)撰。唐之淳,字愚士,亦以字行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唐之淳是唐肃之子。建文初(1399年),诏词臣修《鉴戒录》。方孝儒荐之,授翰林院侍读,与方
四卷。清朱缃(1670-1707)、朱绛、朱纲合撰。朱氏三兄弟为山东历城人。朱缃字子青,号橡村,康熙时补主事。与其弟纲学诗于王士祯,有《橡村集》。朱绛字子桓,由贡生官至广东布政使,生卒年不详。朱纲字子
三卷。明张铁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铁,字子威,慈溪(今属浙江省)人。嘉靖五年(1526)进士。针对当时文必复古的风气,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认为“文章不在高古,作诗亦要平易”,提倡朴素文学,反对浮夸。其它议
四卷。梁江淹(444-505)撰。江淹生平详见《铜剑赞》条。江淹自序传称,“自少及长,未尝著书,惟集十卷。”考传中所序官所,止于中书侍郎。校以史传,正当建元之初。而永明以后所作,尚不在其内。今旧本散佚
六卷。元刘君贤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君贤字文定,本泰和(今江西泰和)人。元末兵乱,依母族袁氏居于雩昌(今江西于都),遂冒姓袁,也称袁君贤或袁文定。其余仕履不详。此书为作者笔记杂编。全书共分天地、理学、经
十卷。明朱载堉撰。载堉字伯勤,号句曲山人,受其父厚焥影响而爱好乐学,曾发明十二等律。生平著述颇丰,此书系其重要著述之一。全书分内、外篇:内篇主声述者为本,外篇主辩论者为末,非为宋以来律家所常谈的内容。
二十八卷。明吴之俊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之俊字彦章,号芝房。万历四十一年进士。官武强县知县。本书纂辑故实,每卷标目,都喜为新异。全书分二十六类。即甄元、控舆、挈壶、采真、测符、提灵、综掖、纬阀、襄奁、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