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王氏六书存微

王氏六书存微

八卷。近代王闿运(1833-1916)撰。陈兆奎(生卒年不详)辑存。喻谦(生卒年不详)述微。闿运字壬秋,湖南湘潭人。咸丰举人。讲学于四川、湖南、江西等地。清末,授翰林院检讨,加侍讲衔。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。著有《周易笺》、《尚书笺》、《尚书大传补注》、《诗经补笺》、《周官笺》、《礼记笺》、《礼经笺》、《春秋例表》、《公羊传笺》、《论语训》、《尔雅集解》、《庄子注》、《楚辞释》等。门人辑其著作为《湘绮楼全书》。兆奎字隐庵,湖南桂阳人。喻谦字昧庵,湖南衡阳人。是书前有王氏序、喻氏述言,虽名曰六书,实增益为八,于形声之外,另立谐声、亦声二类。这个分类本王氏手定,存于陈氏处,题为《王氏六书存》;喻氏据以申述其意,复题为《王氏六书存微》。所分八类各为一卷,以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、谐声、亦声、转注、假借为次。象形类又分天地、山川、井邑、人物、禽鸟、兽畜、虫鱼、草木、器用、服饰十类。指事类又分对文、反文、独体、合体、增文、省文、变文、分体、假体、复体十类。会意类分两体、三合、省文三类。自形声以下谐声、亦声、转注、假借、皆不分类。惟于假借,分许氏叙内之标明及其说解中之所举为二,其不可强分者,则入之阙疑。卷末附以吕翼文所说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假借诸例,曾国藩所说转注,孙经世所说假借。全书大旨在于区分《说文》九千余字,使之各有所归。然而其分析愈细愈是混淆莫辨。诸家于六书之学,皆有所不逮,“不独未窥其堂奥,直未涉其樊篱也”(冯汝玠)。惟曾国藩转注说云:“老者会意字,考者转注字也。”“凡转注之字,大抵以会意为母。”虽于转注诸字之母,专以会意为限,未能触类旁通,而能识“老”为“考”字之母,“考”为“老”字之子,转注之字应专属“考”,实能发挥卫恒以“老”为寿考之旨,在各家转注之说中,可谓最切中肯綮之论。是书有民国五年(1916)东州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佛游天竺记考释

    一卷。清代岑仲勉撰。仲勉生平事迹不详。《佛游天竺记考释》一书,实际是对法显所作《佛国记》的释注。只因岑仲勉误将僧祐在其《出三藏记集》所录法显著有《佛游天竺记》一卷之名,而不知自隋唐以后,此书通称为《佛

  • 声韵转移略

    一卷。清顾淳撰。顾淳字震孟,又字枕渔,金匮(今江苏无锡市)人。精经史音韵之学,尚著《毛诗古音述》。是书之作,盖取古音分部而考其转移之故。其言略云:宋末平水刘渊并二百六部之韵为一百七部,而其支派脉络未尝

  • 韵诂补遗

    一卷,共六卷,其中《韵诂》五卷,《补遗》一卷。清方浚颐主编。浚颐(1815-1889),字子箴,号梦园、宝米斋、待月簃等,安徽定远县人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年)进士,累官至四川按察使。书室名二知轩。

  • 群书备数

    十二卷。明张九韶(见《群书拾唾》撰。查阅其内容,与《群书拾唾》一字不异。约为书肆重刊,有意更其名。

  • 孝经古本考

    一卷。清王仁俊(1866-1913)撰。王仁俊字杆郑,号籀许,江苏吴县(今苏州)人。官至湖北知府。精于史学及敦煌学。著述有《说文解字考异订》、《白虎通义集校》、《汉书艺文志考证校补》等。是书历考孝经诸

  • 高邮王氏遗书

    七种,二十九卷。清末民国间罗振玉编。是书所收,大半为清代王氏父子未刻稿,是罗振玉居天津时购得,并将其三世遗文编录成书。第一种为罗振玉编《高邮王氏六叶传状碑志集》六卷,有助于了解王氏家族史。其余六种为清

  • 史论初集

    无卷数,清朱直撰。朱直,字少文,江苏人。《史论初集》是为驳正宋人胡寅的《读史管见》而作,其中颇有持平之论。胡寅所论有些偏激;其论人则以孔子、颜回、孟子等为楷模,其论事又以虞夏、商周为典范,其用词过于激

  • 名义考

    十二卷。明周祈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祈,蕲州(今湖北省蕲春县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书首有万历十二年(1584)刘如宠序,称周祈为周大夫。又有万历十一年(1583)袁昌祚重刻序,称周祈曾为民部郎,又称其从幼

  • 王椒园先生集

    四卷。明王纳言(约1529年前后在世)撰。纳言字罗允。河南信阳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,授户部给事中。因直言敢谏,上《奏黄冠异流滥叨清秩疏》违逆皇帝旨意而系狱。后得出,而直声已振动朝廷

  • 满汉字盛京等处标注战迹舆图

    二十五幅,上谕诗序一幅。清舒赫德等撰。舒赫德(1710-1777),清满洲正白旗人,舒穆鲁氏,字伯容,别字明亭。清雍正时由笔帖式授内阁中书,乾隆间历任御史、尚书等职,三十八年(1773)晋升武英殿大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