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猗氏县志

猗氏县志

①十卷。清陈一魁修,卫既斋纂。陈一魁,浙江金华县人。出身贡生,康熙十一年(1672)任猗氏县知县。卫既斋,邑人,进士出身,曾任巡抚贵州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、顺天府府尹、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。康熙初年,朝廷诏修一统志,檄郡县,各以志上达,以备采用。于是陈一魁锐意修举。延乡士大夫设局分纂,陈一魁亲为考订,历八月而剞劂告毕。《猗氏县志》康熙十二年(1673)刻本。全书十卷,十二门,分为:职方纪、营建纪、经制纪、典礼编、官师表、选举表、封赠世表、名宦传、人物传、列女传、艺文编、遗事编。猗旧志自明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迄康熙初年,又已六十年未修。这期间,猗邑之山川土田、人民风俗变革增累,此志详尽记载,全编取材尚称精审,文笔优雅。然此志分类立纲,仿正史列年表列传等,颇不合志乘之体例。今之流行于世间者,当以此本为最古。②八卷。清潘钺修,吴启元、高绍烈纂,宋之树续修,何世勋、陈僴仪续纂。潘钺字清闻,山东济宁县人。出身贡生,康熙五十五年(1716)掌山西平阳府,兼摄猗氏县印务。宋之树字鹤干,山东文登县人。进士出身,雍正元年(1722)任猗氏县知县。康熙五十六年(1717),潘钺来猗后,慨旧志毁于火,毅然谋续修之。得先君子所裒集者,遂逐项分附旧志之后,而以近事附益之,书成将梓,潘钺恰巧离任,事遂中辍,迄雍正元年,宋之树上任,修废举坠,百务毕兴,邑志一事,屡谋增辑,虽勤奋如初,仍未修成。恰好朝廷诏修一统志,宋之树理清旧稿,纠集绅士,参互考订,芟其繁芜,正其舛讹,历五月而告竣。《猗氏县志》康熙五十六年(1717)修,雍正七年(1729)增刻本。此编增续旧志而作,增补康熙十二年至雍正七年间猗邑之文献人物,较为详备,无多遗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续千文

    一卷。宋侍其良器(生卒年不详,里贯亦无考)撰。良器官左朝散大夫,知池州军事。此书取梁周兴嗣《千字文》所遗之字,仿其体制,编为四言韵语,词采也比较可观。其孙曾刻石于浯溪,后有乾道乙酉(1165年)乡贡进

  • 曲洧旧闻

    十卷。南宋朱弁(?-1144)撰。朱弁字少章,号观如居士,徽州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朱熹族叔祖。朱弁在太学时,即以诗文见重于晁说之。建炎元年(1127)奉诏使金,为金拘留,金人迫仕伪齐,誓死不屈,被留十

  • 宜兴荆溪新旧志五种

    合四十二卷。宜兴有邑志,始于晋代周孝侯《风土志》,流传中仅存百余条,宋代二单氏续之成书。明正统年间,训导危山续旧编而成县志。正德年间、万历年间皆有续修。此所刊邑志凡五种,初为康熙二十五年(1686)邑

  • 王文正笔录

    一卷。宋王曾(978-1038)撰。王曾字孝先,青州益都(今山东益都)人。真宗咸平五年科举,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,状元及第。累官拜中书侍郎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集贤殿大学士,封沂国公,谥文正。此书所记皆

  • 礼记质疑

    四十九卷。清郭嵩焘(1818-1891)撰。嵩焘,字伯琛,号筠仙,一号玉池老人,湖南湘阴县(今湘阴县)人。早年就读长沙岳麓书院,与曾国藩为至交。1847年中进士。历任翰林院编修,兵部左侍郎,苏松粮道,

  • 孟子刘熙注

    一卷。汉刘熙(详见《孟子刘注》)撰,叶德辉编辑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刘熙注《孟子》七卷,《唐书·艺文志》同。李善注《文选》,裴駰集解《史记》,颜师古注《汉书》皆引刘注。至宋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才不著录

  • 诗论

    一卷。程大昌(1123-1195)撰。程大昌字泰之。徽州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南宋考据学家。绍兴二十一年进士,曾任太平州教授、吏部尚书等职。著有《禹贡论》、《演繁露》、《易老通言》、《考古论》等。《诗论

  • 翰墨选注

    十二卷。旧本题明屠隆(1542-1605)编。屠隆字长卿、纬真,号赤水、鸿苞居士。鄞县(浙江宁波)人。万历五年(1577)进士。著有《篇海类编》。此书皆历代尺牍。书内纂错百出,《四库全书总目》以为必为

  • 春秋钩玄

    四卷。石光霁(生卒不详)撰。石光霁字仲濂,泰州(今属江苏)人,明代经学家。石光霁为经学家张以宁弟子,洪武中以明经举,授国子学正,擢《春秋》博士。张以宁曾作《春秋胡传辨疑》(已佚),尝谓“唐陆淳氏合啖赵

  • 二十六家唐诗

    不分卷。不著编辑者名氏。二十六家为:李峤、苏颋、虞世南、许敬宗、李颀、王昌龄、崔颢、崔曙、祖咏、常建、严武、皇甫冉、皇甫曾、权德舆、李益、司空曙、严维、顾况、韩翊、武元衡、李嘉祐、耿湋、秦系、郎士元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