燕居功课
二十七卷。明安世凤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安世凤,字凤引,商丘(今河南商丘南)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官定海知县。著有《燕居功课》、《墨林快事》等。此书分二十四类,每类各有五个子目。其议论出入于儒、释二家之间。且自称“天地之大,无不阅历”,但其议论皆为肤浅之说。传本少见。
二十七卷。明安世凤(生卒年不详)撰。安世凤,字凤引,商丘(今河南商丘南)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官定海知县。著有《燕居功课》、《墨林快事》等。此书分二十四类,每类各有五个子目。其议论出入于儒、释二家之间。且自称“天地之大,无不阅历”,但其议论皆为肤浅之说。传本少见。
一卷。撰者姓名不详。其书末云:大蒙古国领中书省耶律楚材奏准皇帝圣旨,于南京特取袭封孔元措令赴阙里奉祀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据此认为该书或为孔元措等撰。是书前半部罗列历代对孔子褒崇之典,凡碑文、诏旨皆载其大
八卷。清李滢(1618-1682)撰。李滢字镜石,兴化(今江苏省)人,擅长作诗。《懿行编》之懿字多指美行、美德,故其命名。此书取自诸史中嘉言懿行等内容,分类标记而成,故称《懿行编》。书中每记一件事之后
二十二卷。明林允昌(见《弟经》)撰。莆田有金石社,乃林氏宗人讲学之所,林允昌集子弟,每月三次会讲于其中的栖缘堂。每次会讲《五经》及诸史。自崇祯十三年(1640)四月,开始为第一期,至十一月止。共会讲二
一卷。唐代释道宣撰。道宣生平事迹详见《四分律合注戒本》辞条。《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》作于贞观八年(634),永徽元年(650)重修。共有二十三法,四百六十六条。第一目,入寺法;第二目,在师前立法;第三
四卷。清胡煦(详见《周易函书约注》)撰。用龟占卜是一种古老的占卜之法,汉代以前极盛行。历代有关占卜的著作也极丰,以《汉书·艺文志》和《隋书·经籍志》所列为多,但后世皆失传,个别存者也大都芜杂失据。此《
二卷。清金兆燕(约公元1775年前后在世)撰。金兆燕,字钟越,一字榕亭,号兰皋生,全椒(今属安徽)人。他幼年聪敏,号称神童,中乾隆三十一年(1766)进士,历任国子监博士、扬州郡学教授。工诗词,兼擅骈
二十七卷 宋洪适撰。洪适(1117-1184),字景伯,晚年自称“盘洲老人”,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,金石学家。与弟遵、迈,并称“三洪”,工文词。孝宗时,任司农少卿,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兼枢密使。好
一卷。明陈泰交撰。泰交字同倩,浙江嘉兴人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此书旨在指摘蔡沈《书集传》之疏漏,凡所指摘,引经、注经不相照应者3条,同字异解者362条。其中不相照应者3条,蔡《传》引经、注经显相矛盾,
五卷。清张宗泰撰。张宗泰(1750-1832)字登封,号筠岩,江苏甘泉(今江苏江都县)人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拔贡,历官天长、合肥二县教谕。著《周官礼经注正误》一卷、《孟子七篇诸国年表》二卷、《
一卷。清宋懿修撰。懿修,浙江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,官至山阴训导,著有《观澜录注》、《经书笔记注》、《读书笔录注》等书。《中庸余论》乃安溪李光地所著,其分《中庸》为十二章。懿修就此书作论,取义理可互相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