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熊襄愍尺牍

熊襄愍尺牍

四卷。明熊廷弼(1569-1625)熊廷弼,字飞百。湖广江夏(今湖北武昌)人。万历进士。万历四十七年(1619),任辽东经略。当时后金(清)崛起,他招集流亡,整肃军令,训练部队,加强防务,在职年余,后金军不敢进攻。熹宗即位,魏忠贤专权,他被排挤去职。天启元年(1621)辽沈、沈阳失守,再任经略,而实权落入广宁(今辽宁北镇)巡抚王化贞手中。化贞大言轻敌,不受调度,次年大败溃退。他同退入关,后被魏忠贤冤杀。著有《辽中书牍》、《熊襄愍奏议》。是书首载姚莹序,略言熊襄愍公,自钞初次经辽军中,与人尺牍,现刻集内者,仅二十余篇,其未刻者,犹二百三十余篇。读此,乃知诸人所为倾侪及姚宗文疏劾弃群议布难独见。当时廷议皆以用愍煖兔诸部,攻东为奇策,独公不谓然。此其所谓弃群策,不见公诸书,安知煖兔不为用之情形。神宗加天下赋八百万,饷辽东者五百万,而户部、兵部应付不力,读诸书然后知草缺、马缺、饷缺、粮缺、兵逃、将逃之实。此史传所未尝载。至于军中号令条教,为古人兵书所未言者,多见愍公与将帅书,可为法者不一。昔得愍公手书此本王昆陵,清江夏童石塘太守,见而刻之,以广其传。是书分四卷。卷,首答李总兵怀信、与柴李贺三总兵、至回同知张文达。卷二,首答文受寰,(即蓟辽总督文球),至与高监军(即监军道高出)。卷三,首与元静初掌科(即元诗教),至袁位字永道(即袁应泰)与元元静初掌科。卷四,首与柴总兵(即柴国柱),至答周毓阳。兹详为厘核,诸书多无年月。惟卷四,与兵部书后之与周毓阳书,细注庚申三月,似止于此时。按文球以万历四十七年(1619)九月总督蓟辽。天启元年(1621)七月疾去。周永春以万历四十六年(1618)八月巡抚辽东。泰昌元年(1620)九月忧去。代永春者,即为袁应泰,而卷四答袁位字书,仍称永道,不称辽抚。则是书所载尺牍,未及廷弼解经略之时,恐尚非初次经辽尺牍全稿。按奏议内奏旨交代疏,在泰昌元年(1620)十月十七日,距三月,尚多七八月,末有道光十六年(1836)湖南邵阳魏源跋。熊襄愍万历末,经略手札二百五十四首。今集中所刊书札,皆天启初再起经辽时作,其万历初任,仅二十余札,不及此十分之一。有光绪二十二年(1896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礼刘氏音

    二卷。刘昌宗(时代不详)撰,清马国翰辑佚。《颜氏家训》尝称刘昌宗,则刘氏盖齐梁间人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刘氏《礼音》三卷,《唐志》不著录,陆德明《经典释文》引述刘氏音甚多,则唐尚有其书,《唐志》失载,今

  • 湛园杂咏

    一卷。明米万钟(?-1628)撰。米万钟,字友石,一字仲诏,北京宛平(今丰台)人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)进士。官至太仆寺少卿。《明史》文苑传附见董其昌传中。史称米万钟生平喜欢收集奇石,并构有漫园、勺

  • 四书过庭录

    十九卷。题亹亹斋口授,白敏树述,兰陵庄捷月采氏参订。所称亹亹斋,不知其名,又不具籍贯,无可考。书也无序例,《论语》十卷,《大学》一卷,《中庸》一卷,《孟子》七卷,大抵就朱注,而敷衍其义,尚不涉讲章习套

  • 观生手镜

    一卷。旧本题薠川布衣编,不著名氏。书中摘载古事,于每事后缀以评语,其所征引至明代而止,其持论较为平允,而词气略显儇薄。书中可见明末山人之习气,此必明朝万历以后人所作。

  • 画墁录

    一卷。宋张舜民(约1034-约1100)撰。张舜民字芸叟,自号浮休居士,又号碇斋。邠州(今陕西彬县)人,登进士第后,为襄乐令,累官龙图阁待制,知定州。受元祐党籍牵连,被贬商州。后复集贤殿修撰而卒。张舜

  • 济宁州志

    十卷。清廖有恒修,杨通睿等纂。廖有恒,字柴坡,四川谢洪人,举人出身。康熙九年(1670)任济宁州知州。考济宁州志,创修于明弘治辛亥。万历己酉,济宁道副使王国桢以该过于简略,决定予以增修。康熙十一年(1

  • 恒轩集

    六卷。明韩经撰。韩经,字本常,号恒轩,山阴(今浙江绍兴市)人,(生卒年不详)。宋太尉韩琦之12世孙。经以行谊称于乡里,朝廷屡征不出仕,惟家居教授课徒至终。著有《恒轩集》。此集为其子韩阳所编。凡六卷,古

  • 报恩缘传奇

    二卷。清沈起凤(1741-?)撰。起凤,字桐威,号渔,又号红心词客,苏州人。乾隆三十三年(1694)中举人。后屡赴会试不第,抑郁无聊,寄情词曲。所制不下三四十种,当时风行大江南北。乾隆帝两次南巡所观赏

  • 卓氏藻林

    八卷。明卓明卿(生卒年不详)撰。卓明卿字征甫,钱塘(今属浙江)人。万历中官光禄寺署正。此书采摭类书,分门辑录,较为简捷。但是明谈迁在《枣林艺篑》中云此书为吴兴王氏之本,卓明卿窃之。

  • 古韵标准

    四卷。清江永撰著、戴震参订。江永(1681-1762)字慎修,婺源(今江西婺源县)人。江氏于仕途不得志,六十二岁始成贡生。一生专究学问,潜心著述。通《三礼》,晓乐律,治经以考据见长,开皖派之风气。著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