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注解正蒙

注解正蒙

二卷。清李光地(1643-1718)撰。李光地字晋卿,福建安溪人。康熙进士,累官直隶巡抚,文渊阁大学士。著有《周易观彖》,已著录。《正蒙》宋张载著,九卷。取《易》“蒙以养正”之文,故称《正蒙》。其书本无篇次,载门人苏昺等分为《大和》、《参两》、《天道》、《神化》等十七篇。张载提出“虚空即气”的观点,认为宇宙万象,皆由气成,在我国思想史上有重要影响。是书载以精思而成,故义博词奥,虽注本颇多,然多不得其要,加之章句又繁,不免偶有出入,或与程朱之说相矛盾,注者亦莫知所从,不敢置议。光地《注解》疏通证明,多阐述张子未发之意;又于先儒互异之处加注。如“太极之说”与“周子太极不同”。地有升降一条,黄瑞节以为执四游旧说。又如《六经》之中释孟子之过化为不滞于物。释《中庸》之敦化为体厚用神。释《易》继善为不已其善。释《论语》上智下愚为习成。释《中庸》仁者为生安,智者为利。释《论语》空空无知为无思无为。释《易蒙》以养正为养蒙以正。释《论语》先进后进为急行缓行。洋洋盈耳为乐失其次。与朋友其敝之而无憾句,以其字属下。释好勇疾贫章二乱字迷缪。释易险阻为圣德之高坚。释《论语》素绚后素二“素”字异义。释礼禘祫之义用《注疏》旧说,殇祭之义又改易旧说。皆一一别白是非,使读者明白不疑。自明以来诸家注释之中可谓善本。主要有明刘基《正蒙会稿》四卷本,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宏道书院刊续编本,咸丰八年(1858)刊《惜阴轩丛书》本。明刊本。清道光九年(1829)李维迪刊《榕村全书》本。清乾隆三十年《四库全书》抄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书运期授

    ① 一卷。明孙珏录,共有四条。第一条“白帝之治六十四世,其亡也,枉矢射参”,见于《太平御览》;第四条“房四表之道”,见于《史记索隐》,均较为可信。只是第二条“黑帝亡,二日并出”,《太平御览》所引作《尚

  • 崖州志

    十卷。清宋锦、李如柏修,黄德厚纂。宋锦,河南武陟人,进士,乾隆十八年(1753)任知州。黄德厚,学政。明代钟芳撰《崖州志略》四卷,久佚,康熙间县令张擢士、李如柏先后重修,其书也不得见。乾隆间,知州宋锦

  • 彭文宪集

    四卷。明彭时(1408-1475)撰。彭时,字纯道,安福(今属江西)人。正统间进士第一,授修撰,累官至吏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,进少保,谥文宪。著有《彭文宪集》(《可斋杂记》已著录)。此集原本十卷,年久

  • 快雪堂漫录

    一卷。明冯梦祯(1548-1595)撰。冯梦祯,字开之,秀水人。累官南京国子监祭酒。著有《历代贡举志》、《快雪堂集》等。《快雪堂漫录》是陆恒奇晋斋所刻。记的都是异事见闻。其中谈神怪的十分之三的篇幅,谈

  • 惜抱轩全集

    八十八卷。清姚鼐(1732-1815)撰。姚鼐,字姬传,一字梦谷,室名惜抱轩,旧时或称惜抱先生,安徽桐城人。散文家。乾隆进士,官刑部郎中,记名御史。历主江宁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年。治学以经为主,兼及子史

  • 论范

    二卷。元欧阳起鸣撰。起鸣生卒年、字号、籍贯均不详。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,各系以论,而以史事为多。共六十篇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评曰:“所见多乖僻,不足采录。”《四库全书》列为“存目”(两淮马裕家藏本)

  • 读经

    ①一卷。清方苞(详见《周官集注》)撰。本书崇宋而抑汉,奉程朱以压郑玄。只有读古文《尚书》,不以朱熹所疑为是。苞根据《史记·儒林传》,“安国以今文读之,及安国自序考定文义,定其可知者”等话语,认为本文缺

  • 风筝误

    清李渔撰。其生平见《闲情偶寄》条。此传奇是一出以风筝为姻缘的喜剧。韩生为其友人戚生画风筝,并在风筝上题偶感一诗。此风筝落入原西川招讨使詹武承小妾柳氏院中,柳氏让其才女淑娟和诗于后。韩生得风筝后猜想和诗

  • 德阳县新志

   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,清裴显忠纂修。裴显忠,曾任德阳县知县。此篇继吴志而作,相距只二十五年。盖裴氏任县令六年,以身之所经历,耳目之所见闻,取前志删繁订误,以续以补,不相沿袭,故别于旧志曰新。其门类则斟酌

  • 豳风概

    一卷。明蒋如苹编。蒋如苹,字号生平均不详。著有《[万历]容城县志》。此集乃其官邠州(今陕西彬县)知州时采历代歌诗之有关于风土者,汇为一编,刻于万历三十六年(1608)。共七十余篇,首冠以豳风七月之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