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泗水县志

泗水县志

①十二卷。清刘桓修,杜灿然纂。刘桓,上谷人,进士出身,顺治十八年(1661)任泗水知县。杜灿然,邑人。刘桓宰泗水县,见旧志自明末纂修后,上距当时六十余年,天时人物变迁,赋役建置兴废,皆不能无记,乃博采旁搜,依次编修,遂成新志。《泗水县志》顺治十八年修,康熙元年(1662)刻本。全书十二卷,分为:方舆志,建置志,食货志,职官志,选举志,艺文志,灾祥志,牧政志。卷首有衮州总图、泗水总图、县治图、泉林图、文庙图、仲子祠图、历山舜庙图。此志每门前有小序,末有论断,极为精辟。然其体裁内容,多袭旧志,只是缺者补之,疑者正之,删其繁芜,增其未备。其中以赋役、户口、建置等,记述特详,论断亦当。此志尚有康熙三十八年(1700)增刻本。②十五卷,首一卷。清赵英祚修,黄承获纂。赵英祚字荫轩,汉军正白旗人,进士出身,光绪十八年(1892)任泗水知县。因邑志自清初重修后,又二百余年未修,版籍散漫,页亦不全,且康熙、雍正之后的事物,记述尚缺。赵英祚下车伊始,即谋诸绅耆,拟为重修增补。正值邑人候选教谕王界南,夙有纂辑,已成志稿若干册,英祚阅读之后,见其取材宏富,足资根据,逐遂分委黄承获等人,搜访参订,饰其芜杂,补其未逮,历数月而告竣。《泗水县志》光绪十八年刻本。此志体例完善,内容较前志充实、加详。对旧志中的舛误,订正尤多。如旧志有食货志而无学校志,则增加学校,以见教养并重。又如旧志将风俗列于方舆中,牧政置于艺文后,皆失编次,本志均加厘正,足见此志精审。此外,卷十四灾祥志中记载有捻军在泗水的活动,较有参考价值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说

    亦称《文中子》,十卷。隋王通(584-618)撰。王通字仲淹,绛州龙门(今山西河津)人,任蜀郡司户书佐,曾上隋文帝《太平策》十二篇,为朝所疑忌,弃官归家,以讲学著书为业。仿《论语》作《中说》,由其子福

  • 眺秋楼诗

    八卷。清高岑(约1721年前后在世)撰。高岑,字岘亭。河南商丘人,官丰城知县。高岑诗每卷各为集名,以“和月泉吟社”,“田园杂兴六十首”结束。其诗法本于外祖父宋荦,诗体酷似其舅父宋至《纬萧草堂集》风格。

  • 三国疆域志补注

    十九卷。清谢钟英撰。谢钟英,江苏武进县人。他继承师训,写补注十五卷,大事表一卷,疆域表二卷,志疑一卷,共十九卷。因洪亮吉《补三国疆域志》有缺误,而作此《补注》。《三国疆域志补注》第一卷至第八卷为魏疆域

  • 读书敏求记

    四卷,清钱曾撰。钱曾(1629-1701),字遵王,号也是翁,又号贯花道人,述古主人,虞山(今江苏常熟)人,清代著名的藏书家、版本目录学家。其父钱裔肃和族曾祖钱谦益都是藏书家,受他们的影响,钱曾自幼喜

  • 奏对稿

    十二卷。明张孚敬撰。(见《谕对录》)。在《谕对录》中备载世宗密谕及当时奏草,共三十四卷。《奏对稿》为万历中巡按浙江御史杨鹤所选,共二十一卷,比原集减少了三分之一,在第十二卷附刻了序文十九篇,大概是删繁

  • 汉溪书法通解

    八卷。清戈守智撰。戈守智字达夫,平湖(今地址不详)人。此书成于乾隆十五年(1750)。书中全六卷分述六门,卷一为述古两篇,前篇为戈守智自撰,叙古来书法源流。后篇题为“名人论书”,实则杂取前人论书之语。

  • 东观录

    一卷。明舒芬(1484-1527)撰。舒芬字国裳,号梓溪,进贤(今属江西)人。学者。正德进士,授修撰。因极谏武宗南巡被廷杖,谪福建市舶副提举。世宗时复官,因大礼仪下狱廷杖夺俸,后病卒。世称“忠孝状元”

  • 救荒本草

    二卷。明朱橚(?——1425)撰。朱橚,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,洪武三年(1370年)被封为吴王,洪武十一年(1378年)改封周王,洪武十四年(1381年)就藩开封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年),朱橚因擅离

  • 禹贡古今注通释

    六卷。清侯桢撰。侯桢字子勤,江苏金匮(今江苏无锡)人,道光二十六年举人。本书大致以郑玄注为主,兼采其他诸家之说作为补充,同时还订正郑氏的一些不太准确的解释。如“禹敷土”,郑玄认为“敷”是“布”的意思;

  • 续百川学海

    一百零四种,一百一十七卷。明吴永编辑。吴永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自宋人左圭所辑《百川学海》行世后,颇为学界推重,吴永乃搜集该书所遗佚之唐宋名贤著述,而辑为续编。丛书按天干顺序分为十集,共十二册,主要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