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悔翁行状
一卷。清甘元焕撰。元焕,清末叶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纪其师汪士铎生平。士铎字振庵,晚号悔庵,江苏上元(今江苏江宁)人,清末学者。早年研治经学,尤精于历史地理,曾著《水经注释文》,已佚,亦善言兵法。该行状末附著书总目,但佚者十之八九。现存光绪年刊本。
一卷。清甘元焕撰。元焕,清末叶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该书纪其师汪士铎生平。士铎字振庵,晚号悔庵,江苏上元(今江苏江宁)人,清末学者。早年研治经学,尤精于历史地理,曾著《水经注释文》,已佚,亦善言兵法。该行状末附著书总目,但佚者十之八九。现存光绪年刊本。
十卷。明章一阳编。一阳,金华(今属浙江)人,生卒年不详。编此书旨在阐扬金华学派乃朱子之正宗,并非为发明四书。黄干乃朱熹弟子,何基受业于黄,王柏受业于何,后又传金履祥、许谦,皆以朱学正宗自居,一阳于是取
二十七卷。宋詹光大(生卒年不详)撰。此书是一部乡塾之作,为考试之用。有蔡公亮所作的序,称赞此书凡一千五百余门,字字编珠,联联合璧。世间无书则已,有则必见于此书。无对则已,有则必萃于其类。经史之格言、文
一卷,附《补钞》一卷。清桂馥撰。参见《说文解字义证》。是编为桂氏读段氏《说文注》的札记,各条下间加按语,有纠正段注之处,亦有引申段注之处。例如:“俦”字下段注:“自唐以前用‘俦侣’皆作‘畴’,绝无‘俦
见《兵经》。
《方言》之全称,详见“方言”。
一卷。清成蓉镜(见《周易释爻例》)撰。该书题下有自注:“随笔杂记,略无诠次,聊备遗忘。”此为书名之由来。又说:“国史《满汉大臣传》、《儒林传》及《国朝先正事略》名儒类所已有者,悉删去。”所录五十八人。
三十卷。明李贤(1408-1466)撰。李贤,字原德,邓州(今河南邓县)人。宣德进士,景泰初(1450)由文选郎拜吏部侍郎,后任翰林学士、入值文渊阁,进少保,华盖殿大学士,谥文达。著有《天顺日录》、《
一卷。不著撰人。《六离合释法式》一书,明清藏经都附于明普泰所著的《八识规矩补注》之后,虽称补注,但名实不符,只有正文,却不见有什么作者补注。考其内容及文笔风格,“其文不类初唐人之作”。也与玄奘所学法派
四卷。清杨嘉撰。杨嘉字曦斋,安徽桐城诸生。据此书作者自序:“课蒙之余,闲取周易本义读之,玩索反复,至再至三,窃叹紫阳夫子纂辑之精,措辞之简,抉理之绌,穷变之广。诚非浅学都识所能窥其藩蓠之万一”。故此书
一卷,清何远庆纂修。何远庆,曾任直隶松潘厅厅丞。何远庆任厅丞后,留心采访。于番部之数目,距城之远近,关汛之险易,幅员之广狭,以及民风、夷情、物产、水源诸事,或耳闻,或身历,笔之成书。名为《松潘厅记略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