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汉碑引经考

汉碑引经考

六卷。(附引《纬考》一卷)清皮锡瑞(详见《经学通论》)撰。收集汉碑始于宋朝,自此以后有关著录渐多。但是嗜好古董者少有发明,喜欢收藏者又昧于考订。朱百度虽有汉碑征经之作,但止有传《周易》一卷。皮锡瑞此书搜集材料宏富,且征引考订详明。如据无极山碑证《尚书·禹贡》“敦物”,谓今文《尚书》不以“敦物”为山名,班固《汉书》特举“以垂山为惇物”,为古文《尚书》说,则今文当与古文不同。“终南惇物至于鸟鼠”,与下句“原隰底绩至于猪野”两两相对,则“惇物”与“底绩”对文,今文《尚书》作“惇物”为是。此以经证经,确凿可信。又如以幽州刺吏朱龟碑“命不少延”,证《尚书·大诰》“不少延”,伪孔传以“延”字下属,“延洪”二字连文之谬。以卫尉卿衡方碑“安贫乐道”,证《论语·学而》“未若贫而乐”下本有“道”字。以北海相景君铭“剋己治身”,证《论语·颜渊》“克己复礼为仁”,皇侃本《论语义疏》作“剋”与此碑义同,则马融云“约身”,范宁云“责己”,刘炫云“胜己嗜欲”,其说皆可通。《汉碑引经考》有光绪三十年刻《师伏堂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桂林点易丹

    十六卷。明顾懋樊撰。懋樊字霖调,仁和(今浙江余杭)人。他自题桂林,是举他所居之地而言。崇祯中副榜贡生。科分不详。此书前面有其父《七宝山解易影》多则,还有《诸儒姓氏考》一卷,罗列从周代到明朝的几百《易》

  • 夷白斋稿

    三十五卷。《外集》一卷。元陈基(1314-1370)撰。基字敬初。临海(今属浙江)人。至正中,以荐授经筵检讨。曾为人起草谏章,几乎获罪。张士诚据平江(今属江苏),引为学士。书檄多出其手。明初受太祖召预

  • 卢升之集

    七卷。唐卢照邻(634?-686?)撰。卢照邻,字升之,自号幽忧子,幽州范阳(今北京大兴)人。自幼笃志于学,十岁从于文字学大师曹宪、王义方学《埤苍》、《尔雅》。博学多才,善为辞章。曾调邓王府典签,转新

  • 茶约

    一卷。明何彬然撰。何彬然,字文长,一字宁野,蕲州(今湖北蕲春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茶约》一书。是书成于万历己未(1619)年间,其主要内容分为种法、审候、采撷、就制、收贮、择水、候汤、器具

  • 辽州志

    ①八卷。清杨天锡修,侯维泰纂。杨天锡字荣九,辽宁辽阳人,荫生,康熙十二年(1673)任辽州知州。在任期,为政廉明,恤孤寡,新学宫,颇为士民敬戴。侯维泰,邑人,顺治五年(1648)贡生,官宁国府通判。考

  • 缀术

    五卷。南北朝祖冲之(429-500)撰。祖冲之,字文远,范阳遒(今河北省涞水县北)人,生活于南朝的宋齐之间。461年任南徐州从事史,后回建康任公府参军,464年出任娄县令,晚年提升为长水校尉。祖冲之在

  • 钝斋文钞

    七卷。清杨兆蟾(约1711年前后在世)撰。杨兆瞻字又平。江西瑞金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本集前有杨兆蟾自序。《自序》说,其著文三百余首,淘汰其三分之二交付刊印。此抄文均为杨兆蟾自定。张尚瑗《序》称,“其文似

  • 畿辅河道管见

    一卷。清吴邦庆撰。吴邦庆详见《畿辅水利辑览》。考《顺天府志》,道光三年,雨潦盛积,经流支川,皆成水患。朝廷特诏大员疏通河道,并将修复雍正初年畿辅之水利。邦庆遂著畿辅水道丛书,此书即作于当时。《畿辅河道

  • 四如讲稿

    六卷。宋黄仲元(生卒年不详)撰。仲元字善甫,号四如,莆田(今属福建省)人。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进士,授国子监主簿不就。宋亡,更名渊,字天叟,号韵乡老人,教授乡里以终,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经史辨疑》。《四如讲

  • 经子难字

    二卷。明杨慎(1488-1599)撰。杨慎生平著述见《奇字韵》。此书上卷乃读诸经义疏,所记包括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三传》、《三礼》、《尔雅》十书。下卷乃读诸子笔记,包括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列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