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汉代古文考

汉代古文考

一卷。近人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国维字静安,号观堂。浙江海宁人。曾师事罗振玉,任清华研究院教授。著述宏富,成就卓著,撰有《殷墟书契考》、《流沙坠简考释》,《尔雅草木虫鱼鸟、兽释例》、《西周金石文韵读》,《观古堂金文考释五种》、《殷墟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》等等。是书辑有短篇论文九篇:《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》,《史记所用古文二字说》,《汉书所用古文二字说》,《说文中所用古文二字说》,《说文今叙篆文合以古籀说》,《汉时古文本诸经传考》,《汉时古文诸经有转写本说》,《两汉古文学家多小学家说》、《科斗文字说》。其大旨谓:六艺之书行于齐鲁,爰及赵魏,而未尝流布于秦。其书皆以东方文字书之,汉人以其用以书六艺,谓之古文。而秦人所罢之文与所焚之书,皆此种文字。是六国文字即古文也。古文、籀文者,乃战国时东西二土文字之异名,其源皆出于殷周古文。而秦居宗周故地,其文字犹有丰、镐之遗,故籀文与自籀文出之篆文,其去殷周古文反较东方文字为近。自秦灭六国以至楚汉之际,十余年间,六国文字遂遏而不行。考汉代所谓古文者,皆指孔壁中书而言,则壁中书亦即六国文字书写之六艺。盖汉以前诸经写本无非古文,至文景之世已全易为今文,于是鲁国与河间所得者,遂专有古文之名。则是汉时所谓古文经者,即六国文字所写之经,与孔壁之书同出一源,皆六国古文也。是书有《广仓学宭丛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回溪医案 慎疾刍言

    《回溪医案》一卷,《慎疾刍言》一卷。清徐大椿(详见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)撰。《回溪医案》成于乾隆二十四年(1759)。共载内科医案三十二条、妇科医案四条、外科医案十二条,共列五十五证,每证间有兼收数案

  • 原本韩文考异

    十卷。宋朱熹(1130-1200)撰。详见《周易本义》条。《原本韩文考异》其书因《韩集》诸本互有异同,方崧卿所作“举正”,虽参校众本,取其长处,弃其短处。实则惟以馆阁本为主,多所依违牵就。是以复加考订

  • 诸病源候总论

    见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》。

  • 平阳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明朱东光修,侯一元纂。朱东光字少龙,浦城人,进士,隆庆三年(1569)任平阳县知县。此志为隆庆五年(1571)修,抄本。未分卷册,有目录,目次为图、星野、疆域、山川、建置、沿革、城池、公署、学

  • 榕村全书

    三十二种附十种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周易通论》)撰。该书所收书类似于《李文贞公全集》,主要部分为《四书解义》、《周易通论》、《周易观象》、《诗所》、《尚书七篇解义》、《春秋毁余》、《孝经全注》等自撰经学等

  • 孟子今义

    四卷,彭赓良撰。是书为赓良所撰《九经今义》之一。袭今文家张三世之说,而以今时新学说为传。谓孟子言尧舜文王孔子,言仁政王政不忍人之政,言仁义言性善,皆传孔子大同之义,择《孟子》七篇中与有关合者,附会其说

  • 古今画品

    见《古画品录》。

  • 笔记

    ① 又作《宋景文公笔记》、《宋景文笔记》。三卷。北宋宋祁(998-1061)撰。宋祁字子京,安州安陆(今属湖北)人,后徙雍丘(今河南杞县)。天圣进士。历国子监直讲、太常博士、同知礼仪院、尚书工部员外郎

  • 王氏二书选要

    十一卷。明王贞善(生卒年不详)撰。王贞善,字如性,泰和(今江西省泰和县)人。著有《静谈》、《读史法戒》。此书为吉水邹元标为之选定,题名为《王氏二书选要》,共十一卷。其中《静谈》五卷,前四卷均为王贞善语

  • 怀舫集

    三十六卷。清魏荔彤(约1685前后在世)撰。魏荔彤,字念荔,直隶柏乡(河北柏乡)人。魏裔介之子。生卒年不详。年十二补诸生,以资入为内阁中书,选凤阳同知,后官至江苏按察使。嗜好古学,勤奋著述,罢官后杜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