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求阙斋读书录

求阙斋读书录

十卷。清代曾国藩(1824-1890)撰。曾国藩字涤生,湖南湘乡人。道光进士,著有《曾文正公全集》。此书是作者的读书札记。作者读书时,常随笔在卷上做笔记,有时也记在日记上,光绪年间学者王定安整理作者笔记形成此书,因“求阙”为曾国藩自号,故以《求阙斋读书录》为名。本书以经、史、子、集分类,卷一为《周易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的读书笔记,卷二为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穀梁传》、《尔雅》等的读书笔记,卷三为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的读书笔记,卷四为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、《文献通考》读书笔记,卷五为《管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淮南子》的读书笔记,卷六为《楚辞》、《陈思王集》、《阮步兵集》、《陶渊明集》、《谢康乐集》、《鲍参军集》、《谢宣城集》的读书笔记,卷七为《李太白集》、《杜少陵集》、《陆宣公集》的读书笔记,卷八为《韩昌黎集》、《昌黎外传》、《柳河东集》读书笔记,卷九为《白氏长庆集》、《李义山集》、《枉樊川集》、《嘉祐集》、《元丰类稿》、《东坡文集》、《东坡诗集》的读书笔记,卷十为《山谷诗集》、《剑南诗集》、《朱子文集》、《遗山诗集》、《阳明文集》、《望溪文集》、《孙文定集》、《文选》、《骈体文钞》等书的读书笔记。全书文字通达,词章工整,考据精审,论史部分偏重于行文,读集部分有一定参考价值。有光绪二年(1876)刊本。

四卷。清曾国藩(1811-1872)撰。曾国藩字伯涵,号涤生,湖南省湘乡人。道光进士,任翰林院侍讲学士、内阁学士等。擢礼部右侍郎,历署兵、吏等部侍郎。曾从唐鉴、倭仁学习程朱理学。同治七年(1868)任直隶总督,曾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,成为洋务派首领。著有《曾文正公全集》、《曾国藩未刊信稿》等。曾国藩死后,门人王定安集其所读书籍卷端题识、批注及札记等,分经、史、子、集辑为此编。《求阙斋读书录》四卷,有光绪二年(1876)刊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撷芳集

    八十卷。清汪启淑辑。汪启淑,生卒年不详,字葊,安徽歙县人。此书有乾隆三十八年(1773)飞鸿堂刊本。书前有沈初、倪承宽所作序言,汪启淑自己写有凡例。书内共分十类。一:节妇、二:贞女、三:才媛、四:姬侍

  • 西楼易说

    十八卷。清杨家洙撰。家洙字东川,安徽怀宁人,乾隆岁贡生,《安徽省志》、《怀宁县志》均有传。此书意欲补程朱之未备,其以朱子本义为宗,前八卷解经,卷九卷十解上下彖传,卷十一、十二解上下象传,卷十三解文言,

  • 续词余丛话

    三卷。清杨恩寿(详见《词余丛话》)撰。此书与《词余丛话》体例相同。卷一为“原律续”,卷二为“原文续”,卷三为“原事续”,分别谈声律、评曲文、记本事及掌故。所举撰者、曲名,有“曲录”未备者,但考核不详。

  • 孙文恪集

    二十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明孙升(约1550前后在世)撰。孙升,字志高,余姚(浙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十四年(1535)进士,授编修,官至南京礼部尚书。著有《孙文恪集》。本书系其子等所编。所收文十四卷、

  • 素问注证发微

    九卷。明马莳(生卒年不详)撰。马莳字元台或玄台,又字仲化,会稽(今浙江绍兴)人。曾任职太医院。善针灸,对《内经》颇有研究。著有《素问灵枢合注》、《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》等书。此书又名《黄帝内经素问注证

  • 古方言书目录

    五卷。见“方言考”。

  • 说文新附通正

    四卷。近代邵灉祥(其生平未详)撰。灉祥为广东电白人。是编专考《说文》中的新附诸字。据钮树玉《说文新附考》《续考》、钱大昭《说文新补新附考证》、毛际盛《说文新附通谊》、郑珍《说文新附考》,参以惠栋《读说

  • 大瓢偶笔

    八卷。清杨宾撰、杨霈编。杨宾(1650-1740),字可帅,号耕夫,别号大瓢,又号小铁,浙江山阴人,后就婚吴门遂籍苏州。善属文,精“汉书”、“杜诗”,少能书,工八法,塞外人称杨夫子。当时名重公卿如张英

  • 易学辨惑

    一卷。邵伯温(1057-1134)撰。邵伯温,字子文,邵雍之子,北宋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著名理学家。邵雍创先天说,但传者甚少。郑夬自称得其法,沈括将此事记入《梦溪笔谈》。邵伯温认为郑夬《易》说低劣,

  • 陈副使诗

    一卷。宋陈洎(约1041年前后在世)撰。陈洎字亚之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陈洎为陈师道之祖,皇祐中官至三司盐铁副使。洎工诗,有诗集一卷。此集仅诗12首,金侃跋语称“陆绳仲从宋人墨迹卷录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