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永乐大典

永乐大典

初名《文献大成》。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。凡例、目录六十卷。明解缙(1369-1415)、姚广孝(1335-1419)等奉敕编纂。解缙字大绅,又字缙绅。吉水(今属江西)人。洪武进士,为官多次受谪,终死狱中,追谥文毅。著有《文毅集》。姚广孝字斯道。初为僧,名道衍。工诗画。选侍燕王,燕王立,录功第一。尝监修《太祖实录》。卒赠荣国公,谥恭靖。明永乐元年,明成祖朱棣谕翰林侍读解缙等:天下古今事物,散载诸书,篇帙浩瀚,不易检阅。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,而统之以韵,庶几考索之便,如探囊取物尔。尝观《韵府》、《回溪》二书,事虽有统,而采摘不广,纪载大略。尔等其如朕意:凡书契以来,经史子集百家书,至天文、地志、阴阳、医卜、僧道、技艺之言,备辑为一书;毋厥浩繁。永乐二年十一月书编成。赐名《文献大成》。成祖审阅后,认为过于简略。复命太子少保姚广孝、刑部侍郎刘季篪与解缙同监修。以翰林学士王景、侍读学士王达等为总裁。以翰林侍读邹辑、修撰梁潜、吴溥等为副总裁。此次参加编写者共有2169人。于永乐二年十一月编成。二万二千八百十七卷,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,约三亿七千万字。改赐名为《永乐大典》。本书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卷帙宏富,前所未有的大型类书。采集古今图书约七八千种,各类具备,无所不有。此书当时只抄了正本一部,欲复写刻版。但因工费浩繁未能完成。嘉靖四十一年选礼部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人,照《永乐大典》原本,抄写了正副二本。高拱、张居正校理,至隆庆初年告成。原本放在南京,正本贮于文渊阁,副本另贮皇史宬。明亡,南京原本与皇史宬副本俱毁。正本亦渐散失,乾隆年间查点时仅存九千六百七十七册,已经散失二千四百多卷。咸丰十年,英法联军入侵,翰林院靠近使馆,被劫走、遗失更多。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经查点所存已不到五千册,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京,又被焚毁、盗卖、劫走。所余仅有六十四册。清末之后渐转入北京图书馆。后来经过该馆历年搜集和各方面赠送的共有二百一十五册。加上从国外各图书馆和私家征集到的复制本,包括照片在内,共得七百一十四卷。此书以《洪武正韵》为纲,摹仿宋阴幼遇《韵府群玉》和钱讽《回溪史韵》二书的体例。按韵分别单字,在每一个单字之下,都先注《洪武正韵》的音义及各韵书的反切与解说。又用颜真卿《韵海镜源》的方式,备录其字的篆、隶、楷、草各种字体。之后分类汇辑各书中与该字有关之天文、地理、人事、名物、诗词典故、以至奇闻异事等各项记载。凡单字注释、引文之书名、作者,皆用红字写出,颇为醒目。或以一字一句分韵;或析取一篇,以篇名分韵;或全录一书,以书名分韵。如凡例所定“用韵以统字,用字以系事”。元代以前的秘册佚文,往往一字不易的全行录入,因此保存了不少古籍。清乾隆三十八年修《四库全书》时,从中辑出的佚书,已经收入《四库全书》者,经部六十六种,史部四十一种,子部一百零三种,集部一百七十五种,合计三百八十五种,四千九百四十六卷。还有虽已辑出,未及列入《四库》者,如《宋元两镇志》、《奉天录》、《九国志》等。此后,也时常有人从中辑录佚书遗文的,如清代徐松所辑的《宋会要》,其中大部分史料都是《宋史》所未记载的。《永乐大典》的文学价值是很高的。它出书也较早,比著名的法国百科全书和大英百科全书都要早三百多年。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。研究者对其成书的经过和情况也有不少撰文,可供参考。《永乐大典考》袁同礼撰,著录欧美各国所藏《永乐大典》卷数。《永乐大典考》李正奋撰,考订编纂《永乐大典》的经过和书的存佚情况。有明永乐六年原写本,已佚。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卷11127卷至11141卷,计15卷。日本昭和五年东洋文库影印卷19416至19426,共11卷。1959年中华书局影印本。1986年中华书局影印本(全十册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啸雪庵诗集

    四卷。清吴绡(公元1695年前后在世)撰。吴绡,字素公,又字片霞,号冰仙。江苏长州(今江苏苏州)人,吴水苍之女,常熟许瑶之妻。许瑶,字文玉,顺治九年(1652)进士,官至关内参议道。明末清初画家、诗人

  • 读易搜

    十二卷。明末清初缙云人郑赓唐撰。郑赓唐为明末天启七年(1627)举人,官至福建按察使佥事。该书序中称“丁亥”,盖成于清顺治四年(1647)。该书经传体例全用注疏本,每卦之末附短论一篇,多是经生之常义,

  • 诗经传注

    八卷。清李塨(详见《周易传注》)撰。此书释义宗小序,明字训取毛郑《尔雅》,考时世采《左传》,订音韵本毛奇龄。有些注解,极为有识,有的已成定论,有的判断明白无疑,可取之处很多。有四存学会排印本。

  • 柏枧山房集

    三十一卷。清梅曾亮(1786-1856)撰。梅曾亮,字伯言,江苏上元(今江苏江宁)人。桐城派作家。道光进士,官户部郎中。其文尽得姚鼐“义法”,诗天机清妙,颇受当世推服。辞官后,主讲杨州书院。“柏枧”乃

  • 增修东莱书说

    见《书说》。

  • 毅一子

    三卷。《外篇》一卷。杨觐柬(生卒年不详)撰,民国初年人,生平事迹待考。是书目录,卷上:一、《性道说略》,二、《伦常》,三、《明办骂行》,四、《格物》,五、《穷理》,六、《存心》,七、《养气》,八、《尽

  • 西儒耳目资

    三册。法人金尼阁(Nicola-sTrigault)所作。金尼阁(1577-1628)法国耶稣会士,字四表。明万历三十八年(1610年)来中国传教,在南京学汉语,曾到杭州、开封、山西、陕西一带。《西儒

  • 南阳府志

    十二卷,明杨应奎纂修,曹鼎、谢崇补遗,张嘉谋校注。杨应奎,字文焕,山东益都人。明正德六年(1511)进士,嘉靖初年来任。张嘉谋(1874-1941),字中孚,自号梅溪钓徒,邑人。光绪二十三年(1897

  • 金龙祠墓录

    四卷。清仲学辂编辑。仲学辂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浙江金龙四大王祠,也称灵惠庙,位钱塘孝女北管下墟,祀宋代谢绪。谢绪为宋代谢太后族人,愤金灭宋朝,赴水自尽。自明太祖为其加封立庙祀,清始立庙于鱼台,而钱

  • 大象观

    二卷。明刘元卿(1544-1609)撰。元卿字调父,号旋宇,又号沪潇。江西安福人。隆庆四年(1570)举人,会试,以极论时政落第,遂绝意仕进,从刘阳学。万历时,赵用贤、汪以道以刘与邓元锡、王之士为“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