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毛诗订诂

毛诗订诂

八卷。附录二卷。清顾栋高(1679-1759)撰。栋高字震沧,一字复初,晚年治《春秋》,又自号左畲。无锡(今江苏无锡)人。康熙六年(1721年)进士,授内阁中书。乾隆十五年(1750),赐国子监司业、国子监祭酒等职,后以老辞归。生平究心经学,其穷经之功,以《春秋》为最,著有《春秋大事表》五十卷,《舆图》一卷,附录一卷,其治《春秋》,考证典核,引据博洽,议论精确。另著有《毛诗类释》二十一卷,《续编》三卷,《毛诗订诂》九卷,《尚书质疑》二卷、《陶人心语》五卷,以及《险要表》、《五礼表》等。《毛诗订诂》名曰“订诂”,订毛诗训诂传也。乾隆本序中说,毛诗因有郑玄注和孔颖达疏而为后世谈诗者遵为金科玉律,莫敢异议,直至北宋欧阳修、苏辙、王安石等互加校正,方有对毛诗敢说是非者。后朱熹又“独为集传”,“尽去小序,至使小序又废。”然毛郑之说亦有不妥处,朱熹之说亦有不当处,各家注疏亦有可取处,故虚心体验诗之本意,“非随人传会,亦不与人立异”,希望“针膏肓,砭废疾”,达到订正毛诗之目的。故此书虽以毛诗郑疏为底本,多遵毛郑,但亦取朱熹之说,于欧阳修、王柏、李光地等家之说,亦多采录,而于秦汉诸家之论,多不采录。因此后人有以为顾氏对秦汉之论有偏见者。有乾隆呈进本、光绪二十二年(1896年)吴门书局本、江苏书局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讲义

    ① 二卷。清皮锡瑞(详见《尚书大传疏证》)撰。该书目的在于通经致用,因此取经传异同及汉唐以来学者的论辨,加以折衷,断以己意,不作艰深之论。在阐发《春秋》的微言大义之外,又取其中与时代情势相近及关系政教

  • 贺氏丧服谱

    一卷。晋贺循(260-319)撰,清马国翰辑。循字彦先,会稽山阴(今浙江省绍兴)人。其先庆普,汉世传礼,世所谓“庆氏学”,族高祖纯,博学有重名。汉安帝时为侍中,避安帝父讳,改为贺氏。循以陆机疏荐,官至

  • 奕世文集

    十六卷。明萧自开编。萧自开,江西万安人。字号生卒均未详。曾由荫生官詹事府主簿。此书辑其先世文集五种。凡《二休居士集》一卷,萧缵撰;《石岩山房集》四卷,萧乾元撰;《小石集》三卷,萧旸撰;《修业堂集》五卷

  • 大儒粹语

    二十八卷。清代顾栋高(1679-1759)编写。顾栋高见《尚书质疑》。此书为宋代以来,诸儒家讲学的言论汇编,旨在调停朱(熹)陆(九渊)二派的争辨。全书摘录了周敦颐、程颐、程颢、张载、杨时、谢良佐、吕大

  • 楚辞

    七卷。战国屈原(约前340约前278)撰。屈原,名平,字原,又自称名正则,字灵均,战国时楚人,楚国贵族,伟大爱国诗人。在怀王时,曾任三闾大夫、左徒。学识渊博,为人忠贞耿直,主张彰明法度,举贤授能,联齐

  • 洪洲类稿

    四卷。明王圻(约1580年前后在世)撰。王圻,字之翰,上海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四十四年(1565)进士。官累福建按察佥事。著有《东吴水利考》等。是集凡诗一卷,文三卷,乃其提学湖广时所自编。其孙谟又为重

  • 日省吾斋读曲礼内则

    二卷。清王德瑛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德瑛山东福山县人,光绪《福山县志》曾著录。《曲礼·内则》所述,最切予人身起居动止,及事亲敬长之用,故王氏从《礼记》中将《曲礼·内则》篇择出,专为撰论。是书以实践为主,故

  • 诗汎历枢

    ① 一卷。清孙珏辑。全书共计十一条。其中“建四始五际”条,“而八节通”是推度灾语(引见《困学纪闻》),将其置于“卯酉之际为革政”之上,显然是讹误。“卯酉之际为革政”,引见《诗正义》。另外,“大明在亥”

  • 蒙古源流

    八卷。明末萨囊彻辰(1604-?)撰。萨囊彻辰,成吉思汗后裔,亦称小彻辰萨囊,鄂尔多斯部(今内蒙古伊克昭盟)贵族。此书成于清康熙元年(1662),初为蒙文抄本,乾隆年间译为涩文。材料取自《红册》、《黄

  • 方山文录

    二十二卷。明薛应旂(约1550前后在世)撰。薛应旂生平详见《四书人物考》(辞目)。是集凡二十二卷。乃应旂自行编定。应旂初宗姚江学派,又入河东学派,以良知为主。大体出入朱熹、陆九渊之间。集中论学瑕瑜互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