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毛诗古音考

毛诗古音考

四卷。明陈第撰。陈第(1541—-1617)字季立,号一斋,又号温麻山农,连江(今福建连江县)人。万历间秀才,以诸生从军,官至蓟镇游击将军,致仕归。所居世善堂藏书极富。精音韵训诂之学,尚著《读诗拙言》、《伏羲图赞》、《尚书疏衍》、《屈宋古音义》等。《四库全书提要》云:“言古韵者自吴棫,然《韵补》一书庞杂割裂,谬种流传,古韵乃以益乱。国朝顾炎武作《诗本音》,江永作《古韵标准》,以经证经,始廓清妄论。而开除先路,则此书实为首功。大旨以为古人之音原与今异,凡今所称叶韵,皆即古人之本音,非随意改读,辗转牵就,如‘母’必读‘米’、‘马’必读‘姥’,‘京’必读‘疆’,‘福’必读‘偪’之类,历考诸篇,悉截然不紊。又《左》、《国》、《易象》、《离骚》、《楚辞》、秦碑、汉赋,以至上古歌、谣、箴、铭、颂、赞,往往多与《诗》合,可以互证。”陈第之前,讲古韵的人皆没有树立语言历史发展观点,分析古韵的方法不正确,所以吴棫、郑庠等人分韵虽宽,仍有很多字出韵。至陈第方明确提出:“时有古今,地有南北,字有更革,音有转移,亦势所必至。”陈氏于《读诗拙言》中尚云:“说者谓自东晋以来,中原之人流入江左,而河淮南北,间杂夷言,声音之变,或自此始。然一郡之内,声有不同,系乎地者也;百年之间,语有递转,系乎时者也。况有文字而后有音读,由大小篆而八分,由八分而隶,凡几变矣,音能不变乎?所贵诵《诗》读《书》,尚论其当世之音而已矣。《三百篇》诗之祖,亦韵之祖也,作韵书者,宜权舆于此。”陈第认为古人之音原与今异,凡今所称叶韵,皆即古人本音,非随音改读,辗转牵就者也。陈氏批评叶音说云:“夫其果出于叶也,作之非一人,采之非一国(按指《诗经》),何‘母’必读‘米’,非韵‘杞’、韵‘止’,则韵‘祉’、韵‘喜’矣;‘马’必读‘姥’,非韵‘组’、韵‘黼’,则韵‘旅’、韵‘土’矣;‘京’必读‘疆’,非韵‘堂’、韵‘将’,则韵‘常’、韵‘王’矣;‘福’必读‘偪’,非韵‘食’、韵‘翼’,则韵‘德’、韵‘亿’矣。厥类实繁,难以殚举。其矩律之严,即《唐韵》不啻。此其故何耶?”陈氏认为原因在于每个字在古音中皆有固定读音,因古音与今音不同,语音发生变化,后人“以今之音读古之作,不免乖剌不入,于是悉委之叶”了。陈第的最大贡献是首次对叶音等错误说法进行了彻底批判,从时地两方面说明古今语音是不相同的,语音是发展的,为古音学研究奠定了基础。《毛诗古音考》取《诗经》韵字四百四十四个,逐一“排比经文,参以群籍,定为本证、旁证二条。本证者,《诗》自相证,以探古音之源。旁证者,他籍所载,以及秦汉以下去《风》《雅》未远者,以竟古音之委。钩稽参验,本末秩然,其用力可谓笃至。……所列四百四十四字,言必有征,典必探本,视他家执今韵部分,妄以通转古音者,相去盖万万矣”(《四库全书提要》)。清周中孚《郑堂读书记》卷十四云:“是编取《诗》之同韵者,列之为本证;已取《老》、《易》、《太玄》、骚、赋、《参同》、《急就》、古诗谣之类,胪列之旁证。二者俱无,则宛转以审其音,参错以谐其韵,无非欲便于歌咏,可长言咏叹而已矣。然其书条例贯通,考证精密,古韵之复明,实自季立始,顾亭林以下诸家,虽递有推阐,终以此为祖本焉。”书前有自序总目及明万历丙午(1606年)焦颙序。末有自跋。是书有明闽中徐氏刊本、清乾隆间刊本、光绪六年(1880年)武昌张氏校刊本,另有《学津讨原》本、《一斋全书》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学庸切己录

    二卷。明谢文洊撰。文洊字约斋,号程山,南丰(今属江西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。此书对张载之学颇有发明,力倡“主敬”、“躬行”之说。书中随文讲解,旁采诸儒之说,并以己见相参,行文类似语录体。书末附《西铭

  • 吴文端崇祀录

    一卷。撰者不详。清吴琠,山西沁州(今沁水)人,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,卒谥文端。该书即记文端崇祀事宜。现有康熙刊本。

  • 活幼心书

    三卷。元曾世荣(生卒年不详)撰。曾世荣,字德显,号育溪,衡阳(今属湖南省)人,通儒而工医,尤擅长幼科。此书得宋翰林侍医戴尧道之传,作者又据遗书精选增删,编次而成,订为上、中、下三卷,而下卷又分子卷四,

  • 五代春秋

    二卷。宋尹洙(1001-1047)撰。洙字师鲁,北宋河南治(今河南洛阳东)人。世称河南先生。官至起居舍人,直龙图阁,后因故被贬。其人博学多识,精于《春秋》,提倡简古文风。有《河南先生文集》、《五代春秋

  • 春秋质疑

    ①十二卷。杨于庭(生卒不详)撰。杨于庭字道行,全椒(今属安徽省)人,明代经学家,诗人。万历进士,官至兵部职方郎中。除此书外,有《杨道行集》。此书主要针对胡安国《春秋传》而作。丘应和《序》称,杨氏“于六

  • 追昔游集

    三卷。唐李绅(约772-846)撰。李绅字公垂,润州无锡(今属江苏)人。少年好学,有诗名。曾以《古风》诗求知于吕温,吕温大加称赞。元和元年(806)举进士。补国子助教。元和三年(808)授校书郎。长庆

  • 类方马经

    六卷。不著撰人。明宪宗时官撰。书前有刑部员外郎姚江舒春序,序中称太监钱公总掌御马监,命本监中官善于马者,依据马经旧本,参以群书,详加考订,辑成此书。卷数不等,明刻《图像马经全书》为十卷。《四库全书总目

  • 马卷帖

    一卷。宋苏东坡书。苏东坡(10371101)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官至礼部尚书。工诗善文,为宋代著名文学家、书画家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是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其诗词清新豪健,独

  • 周易沈氏要略

    一卷。辑佚书,南齐沈驎士撰,清马国翰辑,载于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中。据《南齐书》,沈驎士字云祯,吴兴(今浙江吴兴县南)人。征聘不就,其所注《易礼书老子要略》数十卷。故马国翰辑之以《要略》名之。其《易》学

  • 遂溪县志

    ①四卷,清宋国用修,洪泮洙纂。宋国用,满洲正白旗人,监生,康熙二十三年(1683)知县。洪泮洙,广东遂溪人。遂溪历来无志,只能从府志中得其概,阙略不详。康熙二十六年(1687)修《大清一统志》,通行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