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殷礼征文

殷礼征文

一卷。王国维(1877-1927)撰。王国维字静安,一字伯隅,号观堂,一号永观,浙江宁海人,近代学者。王国维于哲学、美学、文学、史学、训诂无所不精,实为一代学术宗师。晚年从事金文、甲骨文研究,主张以出土文物参订古籍,对史学界影响较深。有《静安文集》、《人间词话》、《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》等著作留世。《殷礼征文》一书是王国维以金甲文字参订古籍观点的实践,全书用甲骨文材料考证商礼。其书内容有五种:第一、商人以十干日名命的由来。指出:以十干命名在夏朝有孔甲、履癸。商的祖先从土甲微以下无不用十干日名命,以甲骨卜辞为证知道凡名甲的则在甲日祭,名乙的则在乙日祭。因此知道商人甲、乙等名号是专为祭祀而设,凡甲日生的就甲日祭,因此称为上甲、大甲、小甲、河亶甲、沃甲、羊甲、且甲,其它日生的也如此,都是子孙对他们的称呼而不是名字。第二、商先公先王都特祭。第三、商先妣也都特祭。称商人祭先公先王先妣都是在命名的日干特祭,与周代大有不同。周代殷庙除禘、祫合祭外无特祭的名目。殷墟甲骨多文丁、帝乙时物品,距王亥已二十世,按周制多在毁庙之列,但各有特祭。知道商人对祖先不以亲疏而礼有别。第四、殷商合祭。指出商代除特祭外,也有合祭,合祭仅涉及父亲以上直系五代。第五、殷商有外祭名称,其“邦社”祭如同《礼记》的“国社”祭。只是用牲与周代有差别。此书以卜辞证古礼,“千载之惑,决于一旦。”于礼学、史学都可称名著。传世为《王忠慤公遗书》第二集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平治荟萃

    见《金匮钩玄》。

  • 后游桃花源记

    一卷。清陈廷庆撰。陈廷庆,详见《吴兔林日记》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3)夏,陈廷庆辰州知府任期三年满,归棹星沙,小泊朗江鼎城下,循驿路行,再访桃花源,与贺竹林同游。山僧出迎,导由遇仙桥入,竹香泉韵,琐碎

  • 秘传眼科龙木论

    见《眼科龙木论》。

  • 奏议稽询

    四十四卷。曹本荣编。曹本荣(1621-1664),清代黄冈(今属湖北省)人。字木欣,号厚庵。顺治己丑(1649)进士,累官国史馆侍读学士,充经筵讲官,与傅以渐撰《易经通注》,其学从王守仁致知之说,尝论

  • 檵盦丛刻

    七种,二十五卷。民国刘世珩编。刘世珩字聚卿,贵池(今安徽贵池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刘世珩曾汇刻丛书三种,后来都归入《聚学轩丛书》之下,此丛书即三者之一,所收著作有清李富孙《尚书隶古定释文》八卷、清张聪咸

  • 九国志

    十二卷。宋路振撰。路振字子发,湖南湘潭人,幼年颖悟,五岁即能通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。淳化年间考取进士甲科,授为邠州通判,大中祥符初年升为太常博士,左司谏,擢知制诰。文辞温丽,在当时为人所称道,尤长于诗咏

  • 济阳县续志

    八卷。清解元才修,邢其谏纂。解元才,山西朔州籍,江西吉水人。出身进士,顺治四年(1647)任济阳知县,后升户部主事。邢其谏字艾高,邑人,泰昌年间贡生,官至知州,邑之耆硕。按济阳县志,创修于明成化邑令张

  • 传神秘要

    一卷。清蒋骥撰。蒋骥生卒年不详。字赤霄,号勉斋。金坛(今属江苏省)人。其父蒋衡,字湘帆,后改名振生。以书法名于一时,曾写《十三经》呈乾隆帝,皇上特赐国子监学正。但蒋骥书法不如其父,而特以画名。此书共二

  • 易宗集注

    十二卷。清孙宗彝撰。孙宗彝高邮人。该书成于康熙十九年(1680),以象、数、理各有所宗,因象而测其数,因数而测其理,而所宗者又以中为主,因此卷首冠以《中论》三篇。其说认为河图洛书五都居中,中是五象之宗

  • 孙氏医学三种

    见《赤水元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