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段氏说文注订

段氏说文注订

八卷。清钮树玉(1760-1827)撰。树玉字蓝田,晚年著《匪石子》,学者因称匪石先生。曾游学钱大昕门下,为钱氏所重。隐于贾,博极群书,尤精小学。著作尚有《说文解字校录》、《说文刊误》、《说文玉篇校录》、《说文新附考》、《急就章考证》、《群经古义参证》等。是书乃是订正段氏《说文注》之作,成于道光三年(1823)。钮氏认为段注多所更张,与许书颇有不合,其弊端有六:(1)许书解字,大都本诸经籍之最先者,段氏自立条例,以为必用本字;(2)古无韵书,段氏创十七部,以绳九千余文;(3)六书转注,本在同部,故云“建类一首”,段氏以为诸字音旨略同,义可互受;(4)凡引证之文,当同本文,段氏或别易一字,以为引经会意;(5)字者孳乳浸多,段氏见有音义相同及诸书失引者,辄疑为浅人所增;(6)陆氏《释文》、孔氏《正义》所引《说文》多误,《韵会》虽本《系传》而自有增改,段氏则一一笃信。(见其自序)阮元跋其书曰:“吴门钮君匪石……著《段氏说文注订》八卷,……序中所举六端及书中举正,皆有依据,当与刘炫规杜并传于世。”林昌彝《读段氏说文注》曰:“近儒吴县钮君树玉又著《段氏说文注订》,虽不无偏见、然辨段氏之失者十有二三,其所举正多有依据。”统观全书,钮氏订段有是有非,谓其举正“皆有依据”则过,其偏见、失误亦不少。其书有道光四年(1824)刊本,同治五年(1866)碧螺山馆补刊本,《许学丛书》本,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易图略

    八卷。清焦循撰。此书系《雕菰楼易学》三种之一。焦氏撰成《易通释》后,又提要为图略,凡图五篇,分别为旁通图、尝位失道图、时行图、八卦相错图、比例图。原图八篇、论十篇。原八篇为原卦、原名、原序、原彖象、原

  • 春秋三传同异考

    一卷。清吴陈琬(琬或作“琰”)撰。陈琬字宝崖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著作还有《旷园杂志》、《通玄观志》、《凤池集》等。此书将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穀梁传》中同一人或同一地而所载人名地名不同、以及同一

  • 新定礼

    一卷。东汉刘表(142-208)撰,清马国翰辑佚。刘表另有《周易章句》,已著录。《后汉书》刘表本传称:“遂起立学校,博求儒术、綦毋闿、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,谓之《后定》,”《隋书·经籍志》有汉荆州刺史刘

  • 古书疑义举例增补

    续补《古书疑义举例》的作品,详见“古书疑义举例五种”。

  • 离骚经解略

    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无“略”字)一卷。清方楘如(生卒年不详)撰。方楘如,字若文,一字文輈,号朴山,淳安(今浙江淳安)人。康熙四十五年(1706)进士。官至丰润知县。方氏学有根底,通经史百家,于《易》

  • 诗疑义释

    二卷。清胡文英(详见《诗经逢原》)撰。此编首有文英序云:“诗义疑窦极多,集注每云未详,文英究心数十载,详考诸家,略有所得,恐至遗忘,聊录数则而成此书”。今考是书,虽云详考诸家而实未详,亦无所尊,而己见

  • 五经总类

    四十卷。明张云鸾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张云鸾字羽臣,号泰岩,无锡人。此本采五经及《周礼》、《孝经》之语,分门排次。共分为七十二类,分上下二集。自跋谓大要不外经济、学术两端。上集为经济,下集为学术。观其目次

  • 所愿学斋书钞

    六种。清沈梦兰(生卒年不详)编。沈梦兰字古春,乌程(今属浙江省吴兴县)人。沈氏博通诸经,尤深于《周礼》。所收六种为《周易学》、《毛诗学》、《尚书学》、《周礼学》、《孟子学》、《五省沟洫图说》。其中《五

  • 六书辨

    一卷。近代徐绍桢(生卒年未详)撰。绍桢字固卿,广东番禺人。清末举人。官江宁候补道。是书系解释六书之作,仅就许氏《说文叙》的说解,括其大旨,依六书次第加以论说。并未博引古今各家之说,列其同异,辨其是非,

  • 闽都记

    三十三卷,明王应山撰。王应山,字懋宣,号静轩,侯官人。年逾八十有二,著湖山纪胜,旋加删润,改名《闽都记》。未及观成,飘然逝去。后二十余年,其子毓德,始润饰成书。郡守江铎为刊行之,故署以万历四十年(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