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樗庵类稿

樗庵类稿

二卷。明郑潜撰。郑潜,字彦昭,安徽歙县人,生卒年不详,元末由内台掾广东帅府从事,上计京师,遂为监修国史掾。后擢正字。历官监察御史、福建行省员外郎、海北道廉访副使、泉州路总管。入明,起为宝应县主薄,迁潞州同知,至洪武十年(1377)乃致仕。著有《樗庵类稿》。据《千顷堂书目》载《樗庵类稿》二卷。其书从《永乐大典》裒辑得古体诗五十首,近体诗一百四十六首,并原序三篇,仍编为二卷,计所遗亦无几。是集皆其在无所作。程以文《序》称《行役小稿》二卷,豫章邓文著所编,共一百五十余篇。其时郑潜方为监察御史。贡师泰《序》称集其歌诗为二卷,题曰《行役稿》、《揽辔稿》其时郑潜为福建廉访副使。揭汯《序》始称为《樗庵类稿》,不言卷数。据其所言,乃成于元末郑潜在福建为官时。初为《行役稿》二卷。终乃合为一编,改题曰《樗庵类稿》。盖数经增损而后勤为定本,则其成集亦不苟。郑潜虽起家掾吏,而天资绝异。其诗词意轩爽,有玉山朗朗之致。视元末纤秾之格,特为俊逸。入明以后,名位不昌,距纂修《永乐大典》之时年代又近,而书局诸人顾特编录其遗稿,追配古人。知当时必有以取之,非徒然之举。有《永乐大典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艺海一勺

    二十三种,二十三卷。民国王謇、赵诒琛等编。二十三种为《古玉图考补正》、《论画十则》、《论书十则》、《画山水诀》、《画谭》、《玉尺楼画说》上下卷、《寒松阁题跋》、《印母》、《周公谨印说删》、《今文房四谱

  • 时务论

    一卷。晋杨伟(生卒年不详)撰。伟字世英,冯翊(今陕西大荔县)人。曾任尚书郎,征南军师等职务,参与并修造了《景初历》。杨伟一生勤于著述,据《隋书·经籍志》杂家类记载:“《桑丘先生书》二卷,晋征南军师杨伟

  • 河洛先天图说

    二卷。清刘天真撰。刘天真字汝迪,号去伪,兴国州人。由岁贡生官任安仁县训导。其讲《易》,大旨认为天数五、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其六七八九之数,乃一二三四倚五而成。盖即参天两地而倚数之说。张尚瑗序之说

  • 大乘起信论义疏

    四卷。隋代释慧远撰。慧远生平事迹详见《维摩诘所说经义记》辞条。《大乘起信论》是天竺僧人马鸣依《楞伽经》所撰,其内容详见《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》辞条。该疏以八识常住为体,修行趣人为宗。以第八识释心,以第七

  • 宝盘斋石刻

    一卷。清王福田得宋人书双钩本。其从子王锡寿刻石。王福田字心耕,为著名书家张叔未之友。王锡寿字瑕斋。藏周史颂铜盘,王福田以为斋名。此本为宋人二诗,经梁同书鉴定认为是苏东坡手迹,但观此书行笔单弱,气象迫促

  • 洛阳伽蓝记合校本

    五卷,附序跋一卷,集证一卷,本文一卷。清张宗祥编校。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旧仅有明刊本,《四库总目提要》据刘知几《史通补注》录。杨衒之原书自有注,顾广圻从而和之,欲依《水经注》例,为之厘析。此后吴若准、

  • 归闲述梦

    一卷。明赵璜撰。璜字廷实,号西峰,安福(今属江西)人。生卒不详。弘治三年(1490)进士,官至工部尚书。卒谥庄敏。该书是一部自传性质的著作,主要记载作者居官时的事迹。卷首有自序一篇和诗数首,辞彩朴俚。

  • 铁崖古乐府

    十卷。《乐府补》六卷。元杨维祯撰。维祯生平事迹见《东维子集》条。此集为其门人吴复所编。维祯擅长乐府,此其全帙。乐府始于汉代武帝,后以官署名为文章之名。原与古诗不分,后乃声调迥殊,与诗异格而体裁百出。至

  • 颜氏遗书

    八种,三十二卷。清颜崇桀编。颜崇桀,山东曲阜人,颜回后裔,曾任兴化县知县。本书收唐颜真卿、清颜光敏、颜光猷著作,实为颜氏家族书,多为诗文集。颜真颜(709-785),字清臣,京兆万年(今陕西省西安市)

  • 雁山杂记

    一卷。明韩则愈撰。韩则愈字秋崖,河南鄢陵人。《雁山杂记》檀几丛书本,共一卷。兹篇谓雁山自宋代起逐渐扬名天下,其峰峦秀异,别具一种情态。然雁山土气薄,石皆骨立,开垟逼仄,故梵刹兴废不常,不能容众,或如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