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卷。清严有谷(生卒年不详)撰。严有谷字既方,归安(今浙江省吴兴县)人。《嗜退庵语存》是严有谷的一部杂纂之作,此书主要内容撰述作者晚年结庵东隅,颜曰嗜退,结识古名儒硕,辅以嘉言懿行,阴阳图纬,兵农礼乐
三十二卷。《后集》十二卷。清祁隽藻(1793-1866)撰。祁隽藻字叔颖,一字淳甫,后改为实甫,号春甫,晚号观斋,山西寿阳人,嘉庆十九年(1814)进士,改庶吉士,授编修,官至体仁阁大学士,同治初,以
不分卷(乾隆五十五年自刻本)。清王朝撰。朝,江西万年人。此编卷首系朝自题,称《旧唐书》谓此开成石经字乖书法,故立后数十年,名儒皆不窥之,以为芜累。今详校之,始知确如刘氏所讥,而圣经本真。那些由于历代刊
五十四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清沈家本、荣铨等修,徐宗亮、蔡启盛纂。沈家本,字子弢,浙江归安人,光绪进士,曾任天津知府。荣铨,满洲镶红旗人,曾任天津知府。徐宗亮,字晦甫,号椒岑,安徽桐城人,终身未官,仅以
四卷。元陈栎(1252-1334)撰。陈栎字寿翁,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学宗紫阳,学者称为定宇先生。延祐初,乡试中选,不赴礼部试,教授乡里数十年,宋之后,隐居著书。晚年称东阜老人,卒年八十三岁,著有《尚
一卷。明孙珏录。孙珏认为,伏生的《尚书大传》,引以传《洪范》,班固的《汉书·五行志》也是根据它来考察五行的,“溯其来自纬书,则大禹之文也,纬书独此为完简”,所以孙氏历引《管子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搜神记》
不分卷。清沈光瑀修,杨永宁纂。沈光瑀字念劬,浙江宁波人,顺治十二年(1655)举人、康熙九年(1670)任闻喜县知县。《闻喜县志续编》康熙十一年(1672)刻本。全书不分卷,计所续者,二十五类,分为:
十九卷。题亹亹斋口授,白敏树述,兰陵庄捷月采氏参订。所称亹亹斋,不知其名,又不具籍贯,无可考。书也无序例,《论语》十卷,《大学》一卷,《中庸》一卷,《孟子》七卷,大抵就朱注,而敷衍其义,尚不涉讲章习套
十六卷。清万年淳著。万年淳原名康,字弹峰。华容人。乾隆末年举人,曾官六安州知州。此书前八卷为图说,其中一至三卷为经说,四五卷为例说,六七卷为通说,八卷为附说。据作者自序:“成图说八卷,意犹未尽,复辑其
一卷。明孙丕扬(见《格物图》)撰。他著《格物图》后,复撰此书为讲学用。共分为三篇,一曰《格物工夫》,二曰《良知明辨》,三曰《心学始终》。大旨皆申明《格物图》中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