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桃源县志

桃源县志

①二十卷,首一卷,清谭震修,方堃、文运升、文运昌纂。谭震,永北人,曾任桃源县知县。方堃,巴陵人,候选教谕。文运升,邑人,举人,城步县训导。文运昌,邑人,举人,候选知县。桃源县志创修于明代,万历一修,天启补刻,均佚而无考。迄清肇修于康熙四年(1665)知县陈洪范,再修于二十四年(1685)知县汪虬,三修于雍正七年(1729)知县王良弼。此志则为续王志之作。《桃源县志》道光三年(1823)刻本,此志中各门,皆名曰考,而不曰志,是自变其体例,揆之常法,殊非妥善。② 二十卷,首一卷,清罗行楷修,沙明焯等纂。罗行楷,湖北东湖人,曾任桃源县知县。沙明焯,邑人,举人,曾任广西恭城县知县。《桃源县志》同治八年(1869)刻本,此志盖续道光三年(1823)谭震本而作,其间相距已阅四十余年,一邑之故实,应有足纪,然观其所辑,自卷首以至篇末,悉取谭志而重刻之,即目录、凡例,亦均仍其原作。仅于人物、艺文,略为搜采补缀,且于各条之下,注以某人所采访者,亦邑志中所仅见。此志,究其所增者,百无一、二,直可谓为重印本也。③ 十七卷,首一卷,末一卷,清余良栋修,刘凤苞等纂。余良栋,万县人,曾任桃源县知县。刘凤苞,武陵人。《桃源县志》光绪十八年(1892)刻本,共十七卷,首一卷,末一卷。首一卷为新旧序、纂修姓氏、凡例、目录、图象。正文分为:卷一疆域志,为目六,曰星野、沿革、山川、坊村、风俗、土产。卷二营建志,为目七,曰城池、官廨、坛庙、坊表、桥梁、津渡、堤渠。卷三赋役志,为目五,曰田赋、差徭、户口、积贮、蠲恤。卷四学校志,为目四,曰圣宫、崇祀、学制、书院。卷五祀典志,为目三,曰坛祭、庙祭、乡饮。卷六兵刑志,为目二,曰兵制、刑制。卷七职官志,为目四,曰诏令、品秩、年表、政绩。卷八至卷十人物志,为目十二,曰选举、仕绩、忠烈、孝友、尚义、笃行、艺林、隐逸、耆寿、方伎、流寓、方外。卷十一列女志,为目五,曰贞烈、节孝、旌节、贤妇、寿母。卷十二尚徵志,为目六,曰神异、灾祥、古迹、冢墓、金石、书画。卷十三至卷十七艺文志,以诗、文统之。卷末终以拾遗,为目四,曰天文、地理、人事、物产。此志变前志之体例而分门十二,甚为允当。其文庙之建造不入营建,释奠之仪文不入祭典,及兵刑合为一卷之类,亦颇为有识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曲六种

    十二卷。清夏纶(1680-1753)撰。夏纶字言丝,又字惺斋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诸生。本书又名《惺斋六种》,所收六种传奇皆三十二出。其一是褒忠传奇曰《无瑕璧》,取材于谷应泰《明史纪事本末》,写铁铉

  • 施氏七书讲义

    见《七书讲义》。

  • 广快书

    五十卷。明何伟然(详见《快书》条)编、吴从先(生平事迹不详)订。何伟然曾与闵景贤同编《快书》五十种,后又订五十种广之,故曰《广快书》。所采皆取明人说部文献,每一书为一卷,如《槎庵燕语》一卷,明来斯行撰

  • 师说

    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终不解矣。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

  • 古今刀剑录

    一卷。南朝齐梁时期陶宏景(465-536)撰。陶宏景,又作陶弘景,字通明,自号华阳隐居,晚号华阳真逸,又号华阳真人,谥真白先生,丹阳秣陵(今江苏南京市)人。陶弘景幼年读书万余卷,受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

  • 大唐类要

    见《北堂书钞》。

  • 心斋类编

    二卷。明王元鼎编。元鼎,泰州安丰场(今属江苏东台县)人,生卒仕履不详,为哲学家、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(号心斋)的后代。该书主要记录王艮在崇祯四年(1631)从祀孔庙的始末情况。上卷为奏疏类,下卷为别传类

  • 圣门事业图

    一卷。宋李元纲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元纲字国纪,钱塘(今浙江省杭州市)人,孝宗时上庠生。著有《厚德录》。是书分若干图,曰:传道正统、大本达道、进修伦类、为学之序、存心要法、求仁捷径、聚散常理、传心密旨、一

  • 楚辞音

    一卷。隋释道骞(生卒年不详)撰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叙曰:“隋时有释道骞,喜读《楚辞》,能为楚声。音辞清切,至今传《楚辞》者,皆祖骞公之音。”周祖谟《骞公楚辞音之协韵说与楚音》一文,考证道骞乃智骞。其根据

  • 金石学补录

    三卷。清陆心源撰。陆心源(1834-1894),著名藏书家。字刚甫,号存斋,晚号潜园老人,归安(今浙江吴兴)人。咸丰举人,光绪时官至福建盐运使。其藏书处有三:一名皕宋楼,藏宋元刻本及名人手钞本;一名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