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春秋左传王氏注

春秋左传王氏注

一卷。魏王肃(195-256)撰,清马国翰辑。王肃字子雍,东海郡兰陵(今山东苍山)人,三国时著名学者,王朗子。年十八从宋衷读《太玄》,黄初中为散骑、黄门侍郎。太和三年(229)拜散骑常侍,甘露元年(256)卒。见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朗传》附。王肃善贾逵、马融之学,而不好郑(玄)氏,采会同异,为《尚书》、《诗》、《论语》、《三礼》、《左传》作注解,及撰定父王朗《易传》,都列于学官。两汉经学,至郑玄合今古文而集其大成,王肃欲与之争胜,撰《圣证论》专攻郑玄,并伪托孔安国《尚书传》、《论语》《孝经》注、《孔子家语》、《孔丛子》以佐其说。王肃《春秋左氏传注》,隋、唐志并著录为三十卷,今佚。马国翰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辑录为一帙。隋志著录有王郎《春秋左氏传》注十二卷,王肃继承家学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成为当时的儒学大师。马国翰在《春秋左传王氏注》序言中说:“肃父朗,有《传注》十二卷,隋志别载之,似肃因文书增多十八卷,故两注并行于世。”卢弼《三国志集解·王朗传》注引张惠言曰:“肃著书务排郑氏,马、郑不同者则从马,马与郑同则并背马。然其训诂大义出于马、郑者十也。疑出于马、郑者,其父朗之学也;掊击马、郑者,肃之学也。”张惠言的怀疑是缺乏依据的。皮锡瑞《经学历史》认为:“肃尝习今文,而又治贾、马古文学。故其驳郑,或以今文说驳郑之古文,或以古文说驳郑之今文。”此说较为合乎事实。王肃也并非事事与郑玄立异。如《春秋》隐公元年“都城过百雉”,孔颖达《正义》云“贾逵、马融、郑玄、王肃之徒为古学者,皆云雉长三丈,故杜依用之。”然则王肃虽不喜郑氏,但于公认的学术见解,是无法别立异说的。至于他出于不纯的动机而故意作伪或标新,不符合学者治学的基本准则,是不可取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四书集编

    二十六卷。南宋真德秀辑录朱熹四书注语而成。真德秀(1178-1235)字景元,后改希元,南宋理学家,建宁浦城(今福建浦城)人,世称西山先生。庆元五年(1199)进士,官至参知政事。他是朱门再传弟子,是

  • 盐法考

    十卷。不著撰人名氏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疑其为明末人所作。考辨各代盐法之沿革演变,时间下限为明崇祯初年。无序目,先总论,后按地域分述,包括两淮、两浙、长庐、山东、福建、河东(黄河以东,即今河北、河南境

  • 辽东志

    九卷。明毕恭等修,任洛等重修。毕恭,曾任都指挥司佥事。任洛字仲伊,号西溪,河南钧州人,正德六年(1511)进士,初任桐乡知县,纂修《桐乡县志》,官至左佥都御史。嘉靖十六年,任洛任辽东佥都御史,仍邀集辽

  • 释氏切韵

    一卷。无撰人姓氏,清顾震福辑。《日本现在书目》著录日释弘演《切韵》十卷。《倭名类聚钞》卷三引《释氏切韵》云:“缬,结帛文采也。”卷五引《释氏切韵》云:“袈裟,天竺语也。此云无垢衣,又云功德衣。”卷九引

  • 萤照堂明代法书

    十卷。清车万育(生卒年不详)辑。车万育,字兴三,一字鹤田,湖南邵阳人。康熙三年进士,选庶吉士。其性直纯笃,学问赅博,善书法,所收明代墨迹最富,于康熙三十二年(1694)勒成该帖。卷一收庄烈帝、楚王、益

  • 开元释教录

    简称《开元录》。佛教经录,二十卷。唐代释智升(生卒年不详)撰。智升学识高超,精通律学,擅长文史。曾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中,住长安崇福寺。《开元释教录》于开元十八年(730)撰成,此外还著述有《开元释教录

  • 袁督师事迹

    一卷。无撰者姓名。此书记明末袁崇焕事迹。首为《明史》本传,以下为钱家修《白冤疏》,程本直《矶声记》、程更生《漩声记》,余大成《剖肝录》,遗文,《率性斋诗集》,末为清嘉庆间请从祀乡贤呈词奏稿。此书有道光

  • 御纂性理精义

    十二卷。清胡广奉纂。广生卒年不详。清圣祖(爱新觉罗玄烨)决定编修是书。胡广等受命编修《性理大全书》,书成庞杂冗长,唯恐贻误后代。又特命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等,刊正其书,亲加理订,并时以己意,综合成书,名

  • 河防纪略

    四卷。清孙鼎臣撰。孙鼎臣,字子余,号芝房,湖南善化(今长沙)人。道光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。道光二十九年(1859)充贵州乡试正考官。咸丰二年(1852)擢侍读,充日讲起居注官。著有《苍莨文集》。著述

  • 千金要方

    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