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易见

易见

九卷。清贡渭滨撰。贡渭滨字羡溪,丹阳人。此书前列易序传,序诸儒姓氏易学源流,邵子、程子、朱子《纲领》以及《筮仪五赞》、《经传音释》、《本义异同》、《程传异同》,不入卷数,末尾附有《启蒙大旨》,也不入卷数。其解经以《本义》为宗,而杂录先儒旧说以足之。但往往曲相迁就,如坤《彖》“先迷后得主”,以《文言》“后得主而有常”考之,应该以“主”为句,以阳为阴主故。贡渭滨附合《本义》主张利之读,乃说“主利不主于迷,而主于利”。又渐爻辞九三、九五取象于妇,《本义》于九五取“六二正应在下”为解。于九三则说“九三过刚不中而无应。”于《彖传》说,“自二至九五位皆得正,故其占为女归吉”。前后自相抵牾。贡渭滨则说艮非妇,只是以二为阴,所以才这么说。但何以处九三呢?这也是偏主之过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入存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学句读记

    六卷。清王建常(详见《律吕图说》)撰。是书据陈选《小学集注》本,而杂采诸书疏列于其下,略如孔颖达正义之例,文颇烦芜。该书有《西京清麓丛书》续编本、及《刘氏传经堂丛书》本等。

  • 复堂杂说

    一卷。清史白(生卒年不详)撰。史白字坚又,鄱阳(今江西省波阳县)人。《复堂杂说》内容是杂论经史之语,其解易卦,多尚互体,颇能复古,其余内容都是习见之语。首尾仅四十余则,包括随笔札记,而后人抄撮成帙者。

  • 学圃杂疏

    一卷。明王世懋(详见《却金传》)撰。是书主要记载王氏园圃中所有以及其所闻所见的花、果、蔬、瓜、豆、竹等花木、果品、蔬菜。主要以花为主,草木之类则从略。各记载其品目及其种植的方法。《续说郛》中载有此书,

  • 读抱朴子

    一卷。清俞樾(详见《易贯》)撰。此书是俞樾读葛洪《抱朴子》随笔所作。其间或补证经义,或补证史事,或补证诸子,或订正字误,所述颇为精当。但也有考之欠详者,如其以“项”为“颜”字之误,认为项托当作颜回。所

  • 觉世名言

    见《十二楼》。

  • 读易隅通

    二卷。明来集之撰。集之字元成,浙江萧山人。崇祯十三年(1640)进士。官安庆府推官,太常寺少卿。此书成于来氏任安庆府推官时,其自序曰:于守城却敌之余,庐居读《易》,防守解严,而予于《易》亦时有通悟处矣

  • 清代官书记明台湾郑氏亡事

    四卷。撰著人姓名不详。该书原名《平定海寇方略》,系未刻稿本,民国初年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时发现的。傅孟真因厌恶《平定海寇方略》之名,而改为现名(但在现名下,仍记有原名)的。本书所记的内容,正如朱希祖在《

  • 印史

    五卷。明何通撰。何通字不违,松江(今上海松江县)人。生卒年与事迹不详。此书成于万历年间。取历代名人各为刻一私印,又略附小传于后。秦十九人,西汉二百二十一人,东汉二百零六人,蜀十八人,吴七人,魏二十八人

  • 诗经通论

    十八卷。姚际恒(1647?-1715?)撰。姚际恒字立方(《四库提要》谓字善夫),号首源,祖籍安徽新安,长期居住仁和(今浙江杭州)。清代学者,经学家。康熙时诸生。初博览群书,潜心百家。后弃词章之学,专

  • 榕村谱录合考

    二卷。清李清馥辑。清馥字根侯,福建安溪人,系李光地(详见《李文贞公年谱》之孙。此书系根据年谱、《榕村语录续编》、文集和其他的记载编成,事实较年谱为详。其记有关事迹及人物多能全其始末,颇便参考。此书有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