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易经图释

易经图释

十二卷。明刘定之(1409-1469)撰。定之字主敬,号呆斋,谥文安,江西,永新人。正统六年(1436)年进士,官至礼部侍郎,兼翰林院学士。《明史》有传。该书用古本,以上下经及十翼分为十卷,但其中《象传》则以《大象》为《象传上》、《小象》为《象传下》,与古本小异。他认为“象”分大小,犹“雅”分大小,出于孔子所定。卷首列“先天”、“后天”诸图,大体与《本义》相同,只是不列河图、洛书,大概因为他的学说皆由太极、两仪、四象、八卦互推,不太用奇偶方位之故。他在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下注云:“此图二经十传,皆无明文可见。”又图末总注云:“以上诸图,昔者学易之家失其传,而异端方士秘藏焉。邵子始复取归于《易》。程子与之同时,而于《易传》向置之不论,岂未尝得见此于邵子欤?,,则虽坚主陈抟之学,而亦微觉其未安矣。上经、下经每卦六爻,各总为一图,都用俪偶之辞概括爻义,左右上下,以次排列,而用墨线分合交贯,很象坊本讲章的节旨。《彖传》则上经、下经各为一总图,横排六十四卦,而用卦德、卦象、卦体、卦变直列四格,再把经文分隶之,就象史家的年表。《大象》以大学三纲领、八条目为纲,以经文相类者分配其下;《小象》则似一个等韵图谱,以三百八十四爻为经,四声十九部为纬。这些东西与经义关系都不很大。《文言》、《系辞》则或一节为一图,或总括数节为一图,各标其语脉相连之处。《说卦传》前几节,仍以先天、后天诸说作图;其取象诸节,另作一表,经以八卦,纬以天象、地法、人身、物类、草木、鸟兽六格,填列传文,也毫无取义。《序卦》只有反对一图,《杂卦》不为图,也不置一语。因为该书大旨在标示六爻之义,其余都是杂凑足卷、蔓衍成书。《四库总目》入存目。有《刘文安公全集》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论语手札

    三卷。朝鲜丁若镛撰。若镛著有《易学绪言》。是书为奎章阁所藏抄本。每半页有十行,每行二十二字。小字双行,字数相同。全书共三卷。不释全部经书,只从《论语》各节中把有疑义的分别摘录出来,而按自己的见解论列之

  • 玩梅亭诗集

    二卷。明柴惟道(约1624年前后在世)撰。柴惟道,字允中,号白岩山人,浙江严州(今建德等地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是集前有原序,序自称山人以才不遇,而所抱有以自乐。游公卿间,泊然无所求,乃称其高。四库编者认

  • 明遗民录

    ①四卷。清黄容(生卒年不详)撰,别署圭庵居士,江苏吴江人。该书记明季砥节诸人,表其生平,各为之传,共得五百余人。仿《宋遗民录》例,分已仕未仕两类,末附方外僧人。记载颇简略,前有自序凡例。现有日本东洋文

  • 阅古随笔续

    二卷。明穆文熙(详见《七雄策纂》条)撰。此书杂采诸子之文,而又不著出处,只是于卷首总列其所采书目,体例殊谬。所录内容也皆为习见之语。首页题《正续阅古随笔》,而书中则题《阅古随笔续》,大概还有正集,未及

  • 百泉子绪论

    一卷。明皇甫汸(1498-1582)撰。皇甫汸,字子循,长洲(今江苏省吴县)人。年7岁能作诗,嘉靖八年(一说为四十四年)进士,官工部主事。因名动公卿而沾沾自喜,因此被贬为黄州推官。屡迁至南京吏部稽勋司

  • 玉岩集

    九卷。《附录》一卷。明周广(?-1530)撰。周广,字克之,昆山(今居江苏苏州)人,生年不详。弘治十八(1505)进士,历知莆田、吉水二县,后累官刑部侍郎。著有《玉岩集》、《江西通志》。周广一生官数处

  • 书经绎

    二卷。明邓元锡撰。邓元锡字汝极,号潜谷,南城(今属江西省)人。邓氏居家著述三十多年,有著作多种。《书经绎》二卷,不录经文,只依照各篇演绎大义,总的来说本书比较肤浅。不过其中也稍有可取者,如在解说“稽古

  • 朱文定公集

    十卷。清朱士彦(生卒不详)撰。朱士彦字休承,号永斋。江苏宝应人,约在乾隆道光年间在世。嘉庆进士,以翰林充国史馆纂修。著成《河渠》一书,故于河淮最熟,曾上疏进河防五策。道光时累官吏部尚书。卒谥文定。是书

  • 唐折冲府考补拾遗

    一卷。罗振玉撰。详见《唐折冲府考补》条。

  • 对制谈经

    十五卷。明杜泾(生卒年不详)编。杜泾西安(今属陕西省)人。本书成于万历二十二年。分列十五门,可供制科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