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明会典

明会典

二百二十八卷。明申时行(1535-1614)撰。申时行,字汝默、号瑶泉,长洲(今江苏苏州市)人。明大臣。嘉靖四十一年(1613)进士第一,以文字受知张居正。万历中继张四维为首辅。时神宗宠信郑贵妃,欲立其所生皇三子常洵为太子,申时行屡请建储,不从。后为言官所论,求罢归里。是书先由徐溥于弘治十五年(1502)纂修成一百八十卷。李东阳于正德四年(1509)初校刊行。嘉靖八年(1529),霍韬等续纂,未及刊行。万历四年(1576)至万历十五年,这本题申时行重修的《明会典》问世。这个本子与以前的版本相较:篇幅加大、内容增多,故此本较为通用,而一般称引《明会典》也多指此万历本而言。此本二百二十八卷,体例以六部为纲,分述各行政机构的职掌和事例。其中文职衙门二百二十六卷,首列宗人府,然后依次介绍宗人府、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及都察院、六科与各寺、府、监、司等。武职衙门两卷,介绍五军都督府及各卫等。是书汇总明代的典章制度,是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。其中记载的明代官方的原始资料,很有价值。“凡史志之所未详,此皆具有始末,足以备后来之考证。”(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卷八十一)如田土、户口、驻军、粮饷的介绍多列有详细的数字,尽管里面有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,但毕竟为考察明代社会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。另外本书的冠服仪礼也配有插图。《明会典》的材料是以洪武二十六年(1393)刊布的《诸司职掌》为主要依据,并参考《明祖训》、《大诰》、《大明令》、《大明集礼》、《洪武礼制》、《礼仪定式》、《稽古定制》、《孝慈录》、《教民榜文》、《大明律》、《军法定律》、《宪纲》等书写成的。这些书有的已不多见,《明会典》则保存了这些书中的许多资料。是书以《万有文库》第二集所收的该书为通行本。徐溥等修的一百八十卷的《明会典》北京图书馆藏有万历刻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山东通志

    ①四十卷。明陆钺等纂修。陆钺字举之,号少石子,浙江鄞县人,正德六年(1511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历任湖广按察佥事、山东提学副使。著有《贤识录》、《少石集》等。嘉靖十一年,陆钺视学山东,山东巡抚袁宗儒

  • 峨山图说

    不分卷。清黄锡寿撰。黄锡寿,字翰仙,湖南善化(今长沙)人。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县。出县城南门,计程一百二十里至正顶。峨眉山高于五岳,绝顶草木不生。光绪十一年,四川总督丁宝桢始疏请春秋致祭。迄游智开任总督,

  • 日知录集释

    三十二卷,附《刊误》四卷,清顾炎武著,清黄汝成集释。黄汝成(1799-1837)字庸玉,号潜夫,江苏嘉定(今上海市嘉定县)人。少受业于钱大昕,补县学生,官选泗州直隶州训导,不就。生平博学。尚著《岁实考

  • 易经勺解

    三卷。明林欲楫撰。欲楫字平庵,福建晋江人。万历三十五年(1607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,兼掌詹事府事。该书是其子林华昌记录而成,用人事解《易》,以发明理义为主,不涉及象数。但似仅得《易》之皮毛。《四库全

  • 乔氏易俟

    十八卷。清乔莱(1642-1694)撰。乔莱字石林,江苏宝应人。康熙六年(1667)进士,授内阁中书。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,授编修,曾典广西乡试,参与《明史》纂修。康熙二十年(1687)罢官归里,后召还

  • 明善斋集

    十二卷。《奏议》二卷。明薛天华撰。天华,字君恪,号南塘。福建晋江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九年(1550)进士。官广东右布政使。天华风度清爽,神情俊逸。官南刑部主事,考满诣京师。因触犯严嵩,经过七年才得

  • 古经算学三解

    十六卷。清王思绶(生卒年不详)撰辑。王思绶字印侯,通州(今北京通县)人。中国古代经书中记载天象甚多,如《周礼·月令记》中记述中星(即北斗星座)变化;《春秋》中有关于节气分界点的讨论。不过由于这些古经书

  •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

    一卷。东晋佚名译《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》,因书用阿育王事为喻,故命经名。旨在取故事十二则以证嘉言。首言人护经法,如母护子;次言近贤成智,近愚益惑;再次言与善师值得免众苦,与恶师值,则习恶事不离众祸;再言

  • 西陲总统事略

    十二卷。清松筠修,汪廷楷原辑,祁韵士重编。松筠详见《西藏图说》。汪廷楷,字武庵,曾入伊犁将军松筠幕,协修他志。祁韵士字鹤皋,又字楷庭,乾隆四十三年(1778)进士,性喜治史,于疆域、山川、形胜、古人爵

  • 史折

    三卷,续一卷,清贺裳撰。贺裳字黄公,丹阳(今安徽当涂县东)人。康熙初年国子监诸生,有《红牙词》,措词极工。《史折》选取明人评史诸书,又有未当者,折衷其是,故名《史折》。所选书籍共十一本,有《史怀》、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