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无声戏

无声戏

全本正编十二回,外编六回。清李渔(详见《十二楼》)撰。白话短篇小说集。题名《无声戏》,取义于李渔对小说的理解,即视小说为无声的戏剧。该书故事虽点明发生在明代嘉靖、万历各朝,但题材基本无所本,均属作者创作,或依据了一些民间传说。以写家庭琐事题材为多,主要关注的是财产、子嗣、伦常、家政等事。情节多用宿命解释悲喜波折,好人终有善报。如重义的奴仆在子孙不孝的主人那里继承了遗产,“家业兴隆、子孙繁衍、衣冠累世不绝(卷十一《重义奔丧奴仆好,贪财殒命子孙愚》);或仗义疏财的乞儿受到皇帝恩顾,得了妻室,身亦显贵(卷三《乞儿行好事,皇帝做媒人》)。对现实人生的反映并不深刻,但情节构思巧妙,语言活泼而富于情趣,可读性强,对清代小说艺术有一定贡献。该书版本情况较复杂,并有《无声戏》、《无声戏合集》、《连城璧》等不同题名。据杜浚《无声戏合集序》云:“予于前后二集皆为评次,兹复合两者而一之。”则其书最早当分为二集,但原刻本一、二集未见流传。今存有《无声戏合集》,残原刊本二篇,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;《无声戏》十二回本,清初精刊本,藏日本尊经阁文库;《无声戏合集》残本,九回,清顺治刊本;《连城璧全集》十二集外编六卷,大连图书馆藏日本抄本,缺外编二卷;《连城璧》十二集外编六卷,藏日本佐伯文库,此为足本。《连城璧》是书商将几种《无声戏》版本中不相重复的篇章集合刊刻时另改的题名,二者实为一书。1988年,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点校本,题《连城璧》。1989年,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,题《无声戏》。1993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也以《连城璧》为题整理排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观古堂书目

    十五种,四十六卷。叶德辉(已著录)编。所收书为《宋绍兴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》二卷(叶德辉考订)、明周弘祖《古今书刻》二卷、明梅鷟《南雍志经籍考》二卷、明高儒《百川书志》二十卷、明朱睦《万卷堂书目》四

  • 焦里堂事略

    一卷。清焦廷琥辑。廷琥字虎玉,江苏江都人,诸生,生卒年及事迹未详。此书记其父焦循(1763-1820)事略。焦循字理堂,一字里堂,嘉庆举人,为清代哲学家、数学家、戏曲理论家。著有《易通释》、《里堂算学

  • 神仙感遇传

    五卷。五代蜀杜光庭(详见《了证歌》)撰。道教中常有假托神、人相遇之事以感众。杜光庭撰《神仙感遇传》,就是辑录古今之人与神仙感应相遇之事,令人去向往追求。书中记述人神相遇的故事七十五条,每条都以遇仙者名

  • 香草吟

    清徐士俊撰。徐士俊,生卒年不详,清初戏曲作家。原名徐翙,字三有,号野君,浙江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,兼工文章戏曲音乐绘画,趣味丰富,多才多艺,尤爱观俳优之戏,以为骚人逸士兴会所至,若非此类不足称知己。与

  • 樗庵类稿

    二卷。明郑潜撰。郑潜,字彦昭,安徽歙县人,生卒年不详,元末由内台掾广东帅府从事,上计京师,遂为监修国史掾。后擢正字。历官监察御史、福建行省员外郎、海北道廉访副使、泉州路总管。入明,起为宝应县主薄,迁潞

  • 管子杂志

    十二卷。清王念孙(1744-1832)撰。王念孙,字怀祖,号石臞,江苏高邮人。乾隆年间中进士,官永定河道。曾撰写阐明古义、校正文字的《读书杂志》。《管子杂志》就是《读书杂志》中的第五种书。王念孙在撰写

  • 长乐县志

    ①二十卷首一卷。清彭光藻等修,杨希闵等纂。彭光藻,字敬轩,湖南武陵人,贡生。同治七年(1868)任长乐县知县。杨希闵,考江西新城人。长乐邑乘,首修于明弘治十七年邑人刘则和。再修于万历二年邑人郑世威。三

  • 俚言解

    二卷。明陈士元撰。陈士元(1516-1597)字心叔,号养吾,应城(今湖北应城县)人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进士,官至滦州知州。通经学、小学,著《易象钩解》、《五经异文》、《韵苑考遗》等多种。《俚

  • 壮陶阁法帖

    三十六卷。清裴景福辑。裴景福字伯谦,其官粤东时,得南海潘氏海山仙馆与岳雪楼诸家遗物,故所藏甚富。汇其所自有之书,工借摹他家之藏以成此帖。以“元亨利贞”分为四集,元集六卷,收魏晋至唐。亨集八卷,收五代至

  • 澹勤室诗

    六卷。《补遗》一卷。清傅寿彤(1818-1887)撰。寿彤字青余,晚号澹叟,贵州贵筑(今贵阳)人。道光举人,咸丰进士,改庶吉士。光绪时官河南按察使,旋署河南布政使。平生笃守阳明之学。工书法,师事何绍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