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典类涵
见《五经类编》。
见《五经类编》。
四卷。清叶德辉(1864-1927)撰。《隋志》曾载顾姮《钱谱》。《唐志》亦载封演以下诸家钱录,但均已散佚无存。流传至今者,只有宋洪迈《泉志》一书。洪氏于“异布品”,多只称上古而已,考据不详。而“神品
十六卷。明代谢肇淛撰。谢肇淛字在杭,福建长乐(今属福建东部)人。万历进士,官至工部郎中,以广西右布政使终,为知名的藏书家与作家。此书是笔记,以类相从,分为天、地、人、物、事五部。主要记载明代的政治、经
十卷。清吴雯(1644-1704)撰。吴雯,字天章,号莲洋。薄州(今山西永济)人,原籍辽宁辽阳。诸生。康熙十八年(1679)荐举博学鸿词,不中举。游食四方,足迹遍及南北。吴雯少敏慧,博览群籍,淹通经史
一卷。汉尹更始撰。清马国翰辑。尹更始字翁君,西汉汝南郡邵陵(今河南郾城东)人,著名经学家。《春秋穀梁传》由鲁申公传于瑕丘江公,后经过几代传授至蔡千秋。汉宣帝即位,访求能通《穀梁传》的学者,都不如蔡千秋
三卷。清皮锡瑞(1850-1908)撰。皮锡瑞生平事迹详见《易经通论》。皮锡瑞为学博贯经史,遍读经、史、子、集诸部之书,每有考订心得,随笔记述,以成此书,因慕西汉今文学大师伏生,署所居曰“师伏堂”,据
一卷,明商辂(1414-1486)撰。商辂字弘载,号素庵,浙江淳安人。正统年间进士,曾任过兵部、吏部尚书、谨身殿大学士,参预内阁机务。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明英宗在土木堡(今河北怀来)被蒙古瓦刺军
八卷。明马愉(1395-1447)撰。马愉,字性和,临朐(今山东临朐县)人。生平详见《澹轩集》(辞目)。是集系明嘉靖四十一年(1562)马愉之乡人都御史迟翔凤购得《澹轩集》残本,又经愉家人掇拾逸作,补
一卷。清王国维(见《刘祁西使记校注》)撰。该书记北宋词人周邦彦事迹及著述。邦彦字美成,自号清真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徽宗时为徽猷阁侍制,提举大晟府。精通音律,曾创作不少新词调。有《清真居士集》,已佚
七卷。明郑履淳撰。郑履淳字叔初,海盐(今属浙江)人,生卒不详。嘉靖四十年(1561)进士,官至光禄寺少卿,乃郑晓之子。晓字窒甫,嘉靖进士,以兵部侍郎总督漕运,御倭有功,官至兵部尚书,为严嵩所恶,落职归
一卷。清沈曾植(1851-1922)撰。沈曾植字子培,别号乙盦,晚号寐叟,浙江嘉兴人。光绪六年(1880)进士。历任刑部主事、员外郎、郎中,总理衙门章京。著有《蒙古源流笺证》、《元秘史笺证》、《海日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