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救文格论

救文格论

一卷、杂录一卷。清初顾炎武(详见《日知录》)撰。是书摘选《日知录》,载自吴方震《说铃》中。潘来作《日知录》序,题其成于康熙乙亥(1695),徐倬作《说铃》序,乃称之成于康熙乙酉(1705),《日知录》成书十年后方有《说铃》。毛先舒撰著《噀书》,曾参考《救文格论》、《日知录》。可见,当时却有此书流传于世,后来才编入《日知录》中。并非时人割删,另立书名,内容多为论史之文。现有道光五年(1825)聚秀堂《说铃》本,1879年上海淞隐阁《国朝名人著述丛编》排印本,1885年《亭林遗书补遗》本,清宣统至民国年间上海国学扶轮社辑《古今说部丛书》排印本。

一卷。清顾炎武(1613-1682)著。顾炎武原名继绅,更名绛,字忠靖。弘光时改名炎武,字宁人,曾自署蒋山佣、圭年等,世称“亭林先生”。昆山(今属江苏)人。曾参与“复社”及反清活动。工诗文,于国家典制、郡邑、掌故、天文、地理、河漕、兵农以及经史百家、音韵训诂之学皆有研究。著有《日知录》、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、《音学五书》、《亭林诗文集》等。此书顾炎武在广泛涉猎历代典籍基础上,为澄清和解决一些有关的历史事实和问题而作。共收录文章十余篇,包括《论史家之误》、《古人不以甲子名岁》、《史重书日例》、《史家追纪月日之法》、《史家月日不必顺序》、《以干支为年号》、《年号地名必全书》、《古人必以日月系年》、《论史家书郡县同名之例》、《史书之一年两号》、《日分十二时之始》等。顾炎武对学习和研究历史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要素(如时间、年号、纪年法、表志、地理、职方等)进行了详细而又精练的论述,并对有关的一些历史问题(如史家变乱年号之始,历史上为何有一人两地祀之现象)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,其结论有其独到之处。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现有清佚名辑《国朝名人著述丛书》(收录该书》之一,光绪五年(1879)上海淞隐阁铅印本行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方韶卿集

    一卷。宋方凤(1241-1322)撰。方凤生平见《野服考》辞目。此集前有《曹溶图记》,是其家藏抄本。前半卷全采宋遗民录。后半卷钱塘诗以下,则皆为汪元量作。书贾伪钞以射利,溶不辨而收之。收入《四库全书·

  • 一峰集

    十四卷。明罗伦(1431-1478)撰。罗伦字应魁,改字彝正,号一峰,江西永丰人。家贫好学,樵牧携书,讽诵不辍。成化二年(1466)廷试对策万余言,直斥时弊,擢进士第一,授修撰,因疏劾大学士李贤,谪福

  • 医学源流论

    二卷。清徐大椿(详见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》)撰。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二年(1757)。书中共分七门,为经络脏腑、脉、病、药、治法、书论、古今共九十九篇。内容涉及医学理、法、方、药等诸多方面,对《难经》、《伤

  • 恒山志

    四卷。清桂敬顺撰。桂敬顺,字翼昭,江苏泰兴人。官山西浑源州知州。恒山在浑源州城南十里许。周礼职方。正北曰并州。桂敬顺曾守浑源州,因撰是书。《恒山志》乾隆二十八年(1763)刻本,共四卷。卷首为序文、图

  • 诗谱

    ①一卷。汉郑玄撰,清王谟辑。《唐书·艺文志》著录郑玄《毛诗故训传》二十卷,又《诗谱》三卷。唐孔颖达《毛诗正义》将其内容割裂开,分别置于《风》、《雅》、《颂》各部之首。原单行本已失传,王谟乃从《毛诗正义

  • 新语集要便览

    二卷。不著撰者姓名。签署“庚申蒲朔,崇俭道人”八字。“庚申蒲朔”,可能为嘉庆五年或咸丰十年的五月初一日。不会是宣统逊政后的第九年。“崇俭道人”其姓名不详。亦不知是此书的撰者还是藏书者之雅号。本书的体例

  • 常璩蜀李书

    一卷。清汤球辑。常璩撰有《华阳国志》,前已著录,《蜀李书》为他的另一著述。《颜氏家训书证篇》云:“《李蜀书》,一名《汉之书》。”《史通·正史篇》云:“蜀初号曰成,后改称汉,李势散骑常侍璩撰《汉书》十卷

  • 黄陂县志

    ①三卷,明林东海、李河图修,俞贡撰。林东海,福建莆田人,进士,官黄陂知县。李河图,江南上元(今江苏南京)人,恩生,继林东海任。俞贡,浙江建德人,岁贡,官黄陂训导。县志明以前无可考,嘉靖中叶,县令林东海

  • 中州启札

    二卷 元吴宏道撰。吴宏道字仁卿,金台蒲阴(今河北完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江西省检校掾史。是书作于大德五年(1301)。前有许善胜序,称吴君裒中州诸志往复书尺,类为一编。凡若干卷。体制简古,文词浑成。其上

  • 味静斋诗存

    十六卷。清徐嘉(1833-1913)撰。徐嘉字宾华,山阳(今江苏淮安)人,同治举人,官昆山教谕。徐嘉幼时学诗,其学前辈潘德舆论诗之说,有人评论其诗:“作品本于天性。其中年以后之作,多沉雄悲壮,有似元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