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抱朴子内外篇

抱朴子内外篇

八卷。晋葛洪(详见《肘后备急方》)撰。传说葛洪尝闻交趾(今越南)产仙丹的原料,于是他晚年求得去广西句漏县当县令,以便就近采药炼丹。他携全家到广州,被刺史郅狱婉留,不得已隐居罗浮山修炼,自号抱朴子。《抱朴子内外篇》亦称《抱朴子》。葛洪书后《自序》称《内篇》二十卷,外篇五十卷。又称“其《内篇》言神仙方药、鬼怪变化、养生延年、禳邪却祸之事,属道家;其《外篇》言人间得失、世事臧否,属儒家。”今观此书,《内篇》主要论述神仙吐纳、符录、克治之术,实为道家之言。《外篇》论述时政得失、人事褒贬,词意丰富,辩论博深,而究其要旨,也以黄老为宗,应属道家。此书在流传过程中,其版本纷纭错误,有如乱丝。并使其书内外二篇,卷数不一,或分别入类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著录《内篇》二十一卷、《音》一卷,入道家类;《外篇》三十卷,入杂家类,并于《外篇》之下作注说:“梁有五十一卷”。《旧唐书·经籍志》也载录《内篇》二十卷,入道家类,《外篇》五十一卷,入杂家类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道家类载《内篇》十卷;杂家类载《外篇》二十卷,其书卷数已多寡不同。《宋史·艺文志》都入杂家类,作《内篇》二十卷,与《旧唐书》相同,作《外篇》五十卷,比《旧唐书》少一卷。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、作《内篇》二十卷,《外篇》十卷。内外篇之数与《新唐书》互异。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只载《内篇》二十卷,而说《馆阁书目》(今已亡佚)有《外篇》五十卷。《四库全书》本依明代乌程(今浙江湖州市南)人卢舜治以宋本及王府《道藏》二本参校而定,比它本较完整。所列篇数,与葛洪自序卷数相同。知葛洪当时是以一篇为一卷。虽然此书卷数及归类等在流传中多有差异,而其内容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,对后世影响颇深,流传甚广。特别是其《内篇》,很受丹家重视。近代养生家认为其书实为道教著名典籍,对于人的生命运动及养生之道都有精辟的论述,是中华养生学的宝贵财富。但有些说法,也不免言之过偏。现存明《道藏》本、清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平广记

    五百卷。宋李昉(925-996)等奉太宗之命编纂。李昉北宋文学家,字明远,深州饶阳(今河北饶阳)人。五代后汉乾祐进士,后周时,任集贤殿直学士、翰林学士。宋初,加中书舍人。太宗时,任参知政事、平章事。李

  • 清梦庵二白词

    五卷。清沈傅桂(约1840年前后在世)撰。傅桂字闰生,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“清梦庵”为其斋名。《清梦庵二白词》总目列分为:《莺天笛夜新声》、《今雪雅余》、《兰骚剩谱》、《小临邛琴弄》、《

  • 诗地理征

    七卷。清朱右曾撰。右曾江苏嘉定(今上海市嘉定县)人。除本书外,右曾还有《周书集训校释》十卷、《汲冢纪年存真》二卷。在右曾之前,宋王应麟曾撰《诗地理考》六卷。王氏之作全录东汉郑玄《诗谱》,又旁采《尔雅》

  • 宝贤堂集古法帖

    十二卷。明朱奇源(生卒年不详)辑。朱奇源晋(今山西一带)人。为明代著名三藩之一-晋藩之主,世代工书,颇好名帖法迹,辑有此帖,刊成于弘治九年(1497)。该帖共十二卷,其中九卷皆取材于《秘阁帖》及《绛帖

  • 读大学偶记

    一卷。清邱壡撰。壡字铸人,江苏吴县(今苏州)人,布衣。是篇随意涉笔,间有精切语。如谓心意知即物而生,当身合下都到。才格即致,才致即诚,才诚即正,才正即修。修身以下有本末,修身以上无本末。谓为民父母,与

  • 礼记衷要

    三十卷。清李式谷(生卒年不详)撰。式谷,浙江仁和县(今浙江省余杭县)人。贡生,因家中失火而毁容。善作画,工写真,于经学亦有研究。作《礼记衷要》三十卷。卷首有吴荣光《五经衷要》序。言:“自汉氏以来,说经

  • 春秋集解读本

    十二卷。清吴应申撰。应申字文在,安徽歙县人。作者以解说《春秋》之作卷帙浩繁,难于遍读,于是汇辑众说,择其合于经义者详注于经文之下,以便读者。从作者自序看,此书应属所谓“课读之本”,其意不在于解说及阐发

  • 榕村语录

    三十卷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周易通论》)撰。是书为李之门人徐用锡及其孙清植所辑,为光地学术言论汇编。其中有光地所自记者,有子弟门人所记者,而以光地自记及清植记者为多,各注于诸条之后。书中经书总论与论《四书

  • 绩学堂文钞

    六卷。《诗钞》四卷。清梅文鼎(1633-1721)撰。梅文鼎,字定九,号勿庵。安徽宣城(今安徽省宣州市)人,清初著名数学家、天文学家。曾被大学士李光地推举给朝廷。康熙四十四(1705)年康熙南巡,文鼎

  • 居业录类编

    三十一卷。明胡居仁(详见《易象钞》)撰,陈凤梧(生卒年不详)编。凤梧字文鸣,庐陵(今属江西省)人,弘治九年(1496)进士,官至右御史,巡抚应天。是书分三十一类,每类为一卷。凤梧序云:“《录》旧无诠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