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徐孝穆集笺注

徐孝穆集笺注

六卷。南朝陈徐陵(507-583)撰。清吴兆宜(约1672前后在世)笺注。徐陵字孝穆,东海郯(今山东郯城)人,徐摛子。八岁能文,十三岁通老庄,其诗文与庾信齐名,号“徐庾体”。入陈,历任尚书左仆射、丹阳尹、中书监。据《陈书·徐陵传》:“其文颇变旧体,缉裁巧密,多有新意。每一文出手,好事者已传写成诵,遂被之华夷(指广泛流传于南、北朝),家藏其本。后逢丧乱多散失,存者三十卷。”新旧《唐书》著录有《徐陵集》三十卷,但唐代已散佚不存。北宋《崇文总目》著录《徐陵文集》二卷。南宋陈振孙《直斋书录解题》著录《徐孝穆集》一卷,并注:“本传称其文丧乱散失,存者三十卷,今唯诗五十余篇。”《宋史·艺文志》著录《徐陵诗》一卷。此本系后人据《艺文类聚》、《文苑英华》等书所辑,有明人屠隆评点本《徐孝穆集》十卷(与《庾子山集》十六卷合刊),共赋、诗一卷,文九卷。又有明人张溥《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》本《徐仆射集》二卷,卷一赋、招、策文、玺书、表、移文、檄,卷二启、书、序、碑、颂、铭、哀策文、墓志、文、乐府、诗。清人吴兆宜笺注本即用屠隆本为底本,卷次略加合并。吴兆宜曾注《玉台新咏》、《才调集》,又注《徐孝穆集》等。唯有徐、庚二集刊版行世,其余仅抄本流传。徐集六卷中吴兆宜只完成了前五卷,后徐文炳续笺第六卷,名曰《备考》,附载吴注本六卷之末。吴注是徐集迄今惟一的注本,虽捃拾字句,不甚考订史传。然笺释词藻、亦颇足备稽考,故至今与所笺庚集并传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、中华书局《四部备要》排印本(据吴注原刻本校刊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名臣志钞

    二十四卷。明吴孝章撰。孝章字平子,嘉兴(今属浙江)人。生卒仕履均不详。该书乃专门记载明代人的事迹。所录人物起自洪武,止于隆庆年间,共一百五十三人。其史料大抵钞录郑晓《吾学编》和王世贞《四部稿》而稍为改

  • 读书管见

    一卷,清王毂撰。王毂,字椒却,号墨丹野史,江都(今江苏江都县)人,自谓“键户读史”,间有前人未发现者,往往独抒己见,将心得数十则记录下来,按其书随事抒写。以论史中,有得于圣贤精义,有鉴于世人。其为学,

  • 娱书堂诗话

    卷。宋赵与虤撰。赵与虤,字威伯,为宋太祖10世孙,但居里及生卒年均不详,生平事迹亦无从可考。著有《娱书堂诗话》,据《也是园书目》、《述古堂书目》等著录,曾有四卷足本,但已亡佚。是书成书于南宋中期。书中

  • 经世环应编

    八卷。明钱继登(生卒年不详)撰。钱继登字尔先,又字龙门,嘉兴(今浙江省嘉兴市)人。万历四十四年(1616)进士,官至佥都御史,巡抚淮阳。继登矜气亢节,不合于俗。致仕后精心经史,尤精于易学,晚年又精禅乘

  • 南征纪略

    二卷。清孙廷铨(1613-1674)撰。孙廷铨初名廷铉、字枚先、道相、沚亭,益都(今山东青州)人。明崇祯进士,入清后官至秘书院大学士。著述甚丰,除本书外,尚有《颜山杂记》、《汉史亿》、《归厚录》、《琴

  • 沈氏农书

    一卷。明涟川沈氏(生卒年不详)撰。沈氏,湖州府(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吴兴、德清、安吉、长兴等县)人,不知其名。《沈氏农书》主要讲述作者生活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。书中包括五个部分。“逐月事宜”,为农家月令,分

  • 说文改误

    一卷改并一卷,记存一卷,补许一卷。清龚橙撰。龚橙生平著述,参见《六典》。是书之大意为,许慎因《说文解字》文字未定,未奏上,患病后才使其子许冲续成上奏朝廷,“凡分五百四十部,首一终亥,据形系联,补说形义

  • 测海楼旧本书目

    四卷,附录一卷。陈乃乾编。陈乃乾(1891-1971),浙江海宁人。民国十九年(1930),扬州吴引孙将测海楼所藏图书出售,陈与董康力致其书于沪,使其所藏善本得以查实。此目摘录其书名、卷数、册数、撰者

  • 群书拾补

    无卷数。清卢文弨(1717-1796)撰,卢文弨生平事迹详见《抱经堂文集》条。《群书拾补》是《抱经堂丛书》中的一部,是一部考证、校订古籍的著作。考订的内容包括:《五经正义表》、《易经注疏》、《周易略例

  • 道古堂外集

    二十六卷。清杭世骏(详见《续方言》)撰。此书主要为作者考订经史之作,卷一至卷三为鸿词所业、卷四为经进讲义、卷五、六为石经考异、卷七至卷十三为《史记》考证、卷十四为礼经质疑、卷十五为经史质疑、卷十六为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