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宸垣识略

宸垣识略

十六卷。清吴长元撰。吴长元,字太初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乾隆时为布衣食客,屡为京朝士大夫仇校秘册,就其所见,撷具精华,著《天厨杂嚼》,未授梓,改名为《名胜观光计》。乾隆三十九年(1774),大学士英廉等人,奉撰《日下旧闻考》,以朱彝尊《日下旧闻》原本,删繁补漏,成书一百二十卷。篇幅浩博,取携不便。况且此书为天禄宝章,一般人获读不易。吴长元客居京师十余年,留心掌故,经一坊巷、一梵刹,必询其所自,准备撰京师景物、游长安的续篇,正值《日下旧闻考》颁行,便依二书所辑,提纲挈领,综括其大纲,参之掇拾。上自宫府,下迄郊垌,约成此编,名《宸垣识略》,所采不出旧闻考,仅增王侯甲第、名人故宅。此编成于乾隆五十三年(1788),全书共十六卷,分天文、形势、水利、建置、大内、皇城、内城、外城、苑囿、郊垌、识余十一门,各门附总图,分图若干幅。改制巾箱本式,便于携带。所辑范围,只限京师地域,以故旧京畿各门一不采录,其部居分别。卷末识余,旧闻考的风俗杂缀,皆有关朝野故事的趣闻。此编最早的版本是乾隆五十三年(1788)池北草堂刊行本,光绪二年(1876)有新镌本,邵晋涵序,称吴长远《宸垣识略》,虽系采摭旧闻,以旧闻考而成,但其中自述闻见,为二书所无者颇不少,遂依朱彝尊原本,以官署散入城市中,不照旧闻考例,另立专门,其它增入王侯宅第,并附录会馆地址,添加地图,续辑新诗筹,皆为是书独有的条目,考古纪方,允称佳本。较原书更精祥简易。通部无可指之讹。唯其取用旧闻,不著出处。外城地域,遗漏天桥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经今文古文考

    一卷。清吴陈炎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陈炎字宝崖,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。少负诗名,毛奇龄、朱彝尊都为之倾倒。中年与王士祯、宋荦友善,宋荦曾以国士见称。后出知荏平县,不久罣吏议归。除本书外,还著有《春秋三传

  • 杭州府志

    ①四十卷,图一卷。清马如龙纂修。马如龙,字见五,山东绥德州(今德州)人。康熙二十四年(1685)知杭州府,在任时持法廉平,精于吏治,捐助设立义学,建育婴堂。二十八年升浙江臬司。《杭州府志》康熙二十五年

  • 龙云集

    三十二卷。宋刘弇(1048-1102)撰。刘弇,字伟明,吉州安福(今江西吉安县)人。元丰二年(1079)进士,复中博学宏词科。初知峨眉县,改太学博士。元符中,除秘书省正字,历实录院检讨。龙云乃弇所居乡

  • 春秋正谊论

    四卷。清方宗诚(详见《读易笔记》)撰。该书本于“正其谊不谋其利,明其道不计其功”之义,阐发《春秋》一书中的义理。多逞臆高谈,议论多而考证少。认为《春秋》三传中有可法可戒而未尽者,有似是而非者,不为之阐

  • 湖州府志

    四十八卷,首一卷。清李堂纂修。李堂,乾隆年间任为知府。《湖州府志》乾隆二十三年(1758)刻本。此志四十八卷首一卷。卷首为图,卷一星野、建置、形胜、恩锡。卷二海界、城池、官署。卷三学校、武备。卷四至卷

  • 文源

    十二卷,附录二卷。近代林义光(生卒年不详)撰。义光字药园,福建闽县(今闽侯县)人。林氏认为《说文解字》只就篆字说解,不足以探文字制作之原,因采辑钟鼎遗文,审察六书,以定诸字之本形、本义。是书前为林氏自

  • 周易诠义

    十五卷。清汪绂撰。此书卷首为易学源流、周子太极图说、程子易传序上下篇义本义图说等,卷一至十二为经传十二篇,卷十三、十四为易学启蒙。汪氏以为明初程传朱义并行,程传朱义两失,故依吕祖谦所定古本正之,全录本

  • 味梅吟草

    四卷。清余希婴撰。余希婴,生卒年不详,字筠雪,号澹如,江苏昆山人,余梦星之次女,许配常熟朱子钦,因家贫,立志奉养双亲,终生未嫁。年过八旬,仍作女傅,以教书、教刺绣为生。此书咸丰九年(1859)夏镌,松

  • 绘地法原

    一卷。不著撰人。比利时金楷理(详见《光学》)口译,怀远王德均笔述。《绘地法原》原题英国原书,是一部专论地图制作方法的著作,全书共十二章:第一章论空间诸星运行及地球形状;第二章论地球的自转轴及经纬线;第

  • 中隐堂诗

    八卷。清方炳奎撰。方炳奎字月樵,皖江(今属安徽)人。生卒年及事迹不详。方炳奎少孤失学,偶弄翰墨,能诗文,存以见志。著有《中隐堂杂著》。《中隐堂诗》凡八卷,诗四百七十五首。卷一《钝吟草》古近体七十二首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