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宣和博古图

宣和博古图

三十卷。宋王黼(1079-1126)撰。王黼,字将明,祥符(今河南开封县)人。崇宁年间进士,多智,善谗佞逢迎,由宰相何执中荐为校书郎。蔡京复相,黼效过大力,被提拔为左谏议大夫。后不久,又上疏皇帝陈蔡京二十大罪状。宣和二年(1120),代蔡京执政,伪装顺应民心,一反蔡京行为,四方称为“贤相”,实际上大肆搜括民脂民膏,中饱私囊。黼曾主持宋金交涉,出巨款赎回燕京(今北京市)等五、六座空城,反而夸功奏凯,升为少傅,被时人称为六贼之一。钦宗即位,黼被流放,行至东京(今河南开封市)附近的雍丘县(今河南杞县)村中被杀死。著有《宣和博古图》一书。清代学者晁公武《郡斋读书志》称《宣和博古图》为王楚撰。清代学者钱曾《读书敏求记》认为《宣和博古图》的作者是王黼,“楚”字为传写之误。《四库全书》肯定了钱曾的考证。《宣和博古图》主要记载了从商到唐的鼎、尊、彝、卣、瓶、壶、爵、敦、钟、鉴等各种古器物,凡五十九种,八百三十多件。卷一至卷五,记载商到唐的各种鼎;卷六至卷七,主要记载商、周的各种尊、罍;卷八,主要记载商、周的各种彝;卷九至卷十一,主要记载从商至汉的各种卣;卷十二至卷十三,主要记载从商至汉的各种瓶、壶;卷十四,主要记载商爵;卷十五,主要记载从商至汉的各种觚、斝;卷十六至卷十七,主要记载从商至汉的各种敦、斗等;卷十八,主要记载从商至汉的各种甗、豆等;卷十九,主要记载商、周、汉的各种鬲、盉等;卷二十至卷二十一,主要记载从周至唐的各种匜、鬲等;卷二十二至卷二十五,主要记载从周至六朝的各种钟;卷二十六,主要记载从周至汉的各种磬、錞等;卷二十七,主要记载从周至唐的各种托辕、弩机等;卷二十八至卷三十,主要记载从汉至唐的各种鉴等。是书在比较重要的古器物种之前均有一篇总说。每一件古器物,均画有图形,多数在图形左面均有文字说明,记述其款识,甚至有的记述其高度、深度、口径、容量、重量、文饰、所用材料、铭文字数等等,对器物上的所有铭文,皆用今文释之。对古器物搜集的较多较全,可以使后世读者“识三代鼎彝之制,款识之文”。现存明嘉靖七年蒋飏刊本、万历戊子泊如斋刊本、万历三十一年吴公宏本、振绮堂元刻《博古图》三十卷、蒋飏翻刻元至大重修阔板本、乾隆天都黄氏刊本、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行素堂诗集

    一卷。清李如淓(约1674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如淓字仲渊,高阳(今属河北保定)人,生卒年均不详。顺治十六年(1659)进士,任丰都县知县。著有《行素堂诗集》。是集为其自编。前有李霨序。如淓祖父、父亲均死

  • 齐山诗集

    七卷。明释祖浩与其徒道同编。二人均为齐山寺僧。生卒事履均待考。齐山在池州贵池(今安徽)县,有十余峰。以其高度正相齐等,故曰齐山。或云唐刺史齐映有善政,尝好游之,因而得名”。宋李壁曰:“唐书载映为江西观

  • 周易洞林

    无卷数。辑佚书,晋郭璞撰,有多种辑本。郭璞字景纯,河东闻喜(今山西闻喜县)人,官至尚书郎,精于卜筮,尝撰前、后筮验六十余事,名为《洞林》。其事见于《晋书》本传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,《洞林》原为三卷。《

  • 秕言

    四卷。明郑明选(生卒年不详)撰。郑明选,字侯升,归安(今浙江省湖州市)人,一作侯官(今福建省闽侯县)人。明万历十七年(1589)进士,官南京刑科给事中。移疾归卒,著有《秕言》等。此书共四卷,皆为考证之

  • 槐庐诗学

    不分卷。清龙继栋(1845-1900)撰。龙继栋,字松岑,广西临桂今桂林人,官至户部候补主事。《槐庐诗学》。收其诗文数百篇。诗以时为序。无非咏物、抒情、纪游之属,但均洒洒脱脱,有清丽之风。有光绪四年(

  • 易生行谱例言

    无卷数。清末民初廖平撰。据光绪《井研志·艺文志》载,廖平曾著《易类生行谱》二卷,此书不用京氏八宫法,而是以每卦内三爻为生,外三爻为行,合生与行,每卦为一图,由一图以推三十六图。今原书不存。此书是其例言

  • 隰西草堂集

    十二卷。明万寿祺(1603-1652)撰。万寿祺,字年少,一字介若、内景。江苏徐州人。崇祯三年(1630)举人。明亡后隐居浦西。他身著僧衣,自名慧寿,号明志道人,或曰寿道人,而饮酒食肉如故。与阎尔梅合

  •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

    六十卷。唐代释智俨(602-668)撰。智俨,俗姓赵,今甘肃省天水人。十二岁时由父母交给法顺教诲。十四岁时正式出家为沙弥。二十岁受具戒。一生参佛弘法,声名远扬,有“神用清越,振绩京皋”(《续高僧传·法

  • 毛诗识小

    三十卷。清林伯桐(详见《毛诗通考》)撰。该书名曰识小,而所论均纯系大义,不免与书名相违耳。伯桐此书,盖在所著《毛诗通考》之下。该书有修本堂本、岭南遗书本。

  • 中庸说

    ① 五卷。清毛奇龄撰,门人章大来、楼宅中、朱樟、陈佑及其子远宗与侄文辉编定。此书立说异于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》而归宗刘宗周,主慎独之说。毛氏恃才好辩,持论难免偏颇,此书也不例外。书后附有其门人子侄之解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