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宗法小记

宗法小记

一卷。清程瑶田(1725-1814)撰。程瑶田,字易畴,安徽歙县(今安徽歙县)人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)恩科举人。官太仓州学正,嘉庆元年(1796)举孝廉方正,未试卒。其粹于经学,精心格物,一虫介之微无不究其来历。所著《考工创物小记》诸书,已刻于《皇清经解》中,是书亦其一种。书首有《宗法表》,略言宗道,“先王所以一天下,自大夫以下达于庶人,乃犹散而无纪,此公子之宗道所由立。为士大夫之庶者,宗其士大夫之适者,此所谓有大宗而无小宗。若无适而宗庶,则礼如小宗,此所谓有小宗而无大宗。其无宗亦莫之宗者,惟公子一人。所以然者,诸侯之子称公子,公子不得祢先君,先君不得祢之,于今君安得兄之。此宗法之通其穷,自卑而别于尊之义。至于后世皆得各自为祖,而归于下同之宗法。”次为《大小宗支相承世次》,再次为《公子宗道五事》、《庶姓述》、《世次顺数说》、《庶子不祭明宗说》、《庶子不祭表》、《宗法表》、《支庶旁行衺上及祖迁宗易提要图》、《宗法表补义》。是书专论《礼记》宗法,而未引《左传》《世本》诸书以证之,实为缺点。春秋时公子最重,诚有如《礼》所云别子为祖者,象鲁之臧孙、孟孙、叔孙、季孙,郑之七穆,宋之戴武庄桓诸族,皆各以公子为祖。且宋之华氏向氏等,有同时一族数人为卿者,则其后又可奉之为祖,则又可以称之继别为宗。其他象鲁僖公本庶出,而季友为母弟,其君非身尚非适,而其弟且为世卿之祖,又如叔牙之卒,《传》曰:“饮此则有后于鲁国”,似别子为祖,其成立与否,又或参以人事,非尽系宗法。至于所云殷中宗、高宗等,与宗法无关则甚合。总之三代皆重世族,故宗法很受重视,是书详为识别,颇具苦心。至秦废诸侯,隋除功臣五等之国,世族之贵,无复存者,则宗法亦等于空谈。其后虽有荫袭,实无大宗之可言。是书不能就春秋时事详征实证,固后人所当补也。是书最早版本为嘉庆七年(1802)《通艺录》本,后有《清经解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俨山集

    一百卷。《续集》十卷。明陆深(1477-1544)撰。陆深初名荣,字子渊,号俨山,上海人。弘治十八年(1505)进士,选庶吉士,授编修,因忤辅臣,谪为延平同知,后晋为山西提学副使,累官至太常卿兼侍读学

  • 抱经堂丛书

    二十一种,二百六十三卷。清卢文弨(1717-1795)编辑。卢文弨字召弓,一作绍弓,号矶渔,又号抱经,钱塘(今江苏杭州)人。乾隆十七年进士,官翰林院侍读学士,提举湖南学政,历主江浙各书院讲席。其人潜心

  • 鼎湖山志

    八卷,清释成鹫撰。成鹫,广东肇庆府高要县鼎湖山庆云寺住持。高要县山水,以端溪七星崖为最著名,鼎湖山则鲜有知者。鼎湖山,又名顶湖山,天湖山,云顶山。高千余仞。周百里。山顶有湖,四时不竭。天将雨,湖先出云

  • 理学备考

    三十四卷。清范鄗鼎撰。范鄗鼎字彪西,洪洞(今属山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康熙六年(1667)进士,以养亲不仕,终于家。本书为明代诸儒的资料汇编。其中第一至六卷摘录自辛全《理学名臣录》;七至十卷摘录自孙奇逢

  • 双流县志

    四卷,清汪士侃等纂修。江士侃,长汀人,进士,曾任双流县知县。《双流县志》光绪三年(1877)刻本。此志既无叙例,分类亦无伦次。首载彭琬一序,其纸色与全书有异,实自别部补入者。尚有民国二十六年(1937

  • 礼传

    一卷。汉荀爽(详见《周易注》)撰,清马国翰辑。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称其著《礼易传》,隋、唐志均不见,《册府元龟》载其目,则佚已久矣。马国翰从《风俗通》残本引辑一节,杜佑《通典》引辑二节,《文选》李善注引

  • 茶疏

    一卷。明许次纾撰。许次纾,字然明,钱塘(今浙江杭州市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茶疏》一书。是书共三十九则,主要内容为论述茶的采摘、收贮、烹点的办法,十分详明。书中择水一条,误将金山顶上井为中泠泉

  • 同归集

    十六卷。清吴调元(生卒年不详)撰。吴调元字雨苍,石城(今江西省石城县)人,以举人官教谕。《同归集》是吴调元的一部杂纂之作,此书完成于顺治二年(1645),卷首胡世安作序,杂采前古至明末清初典故掌实,共

  • 云起轩词抄

    一卷。清文廷式撰。文廷式字芸阁,号道希,自号纯常子,萍乡(今属江西)人。光绪十六年(1890)进士,授编修。著有《补晋书艺文志》。本书卷首有光绪二十八年(1902)作者《〈云起轩词抄〉序》。卷末附录王

  •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

    十卷。清刘逢禄(详见《尚书今古文集解》)撰。刘逢禄是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庄存与的外孙。庄存与治《公羊春秋》,著有《春秋正辞》,兼采众家,而以《公羊传》为主。刘逢禄受庄存与的影响,精通《春秋公羊传》,撰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