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守城录

守城录

四卷。南宋陈规、汤璹撰。陈规(1072-1141),字元则,密州安丘(今属山东)人。据《宋史》本传记载:靖康末,金人入侵。时规为安陆令,以勤王兵赴汴京,至蔡州,道梗而还。会剧寇攻德安府(今湖北安陆),府守弃城遁,父老请规摄守事,退敌。建炎元年(1127),除直龙图阁、知德安府。坚守德安孤城,九次击退敌人进攻。寻除德安府、复州、汉阳军镇抚使,赐三品服,俄升徽猷阁待制。寻召赴行在临安(今浙江杭州),又出知顺昌(今安徽阜阳),与刘錡同却金兵,取得顺昌大捷。又移知庐州兼淮西安抚,既至,疾作,卒于任上。乾道中,追封忠利侯,后加封智敏。立庙德安,赐额“贤守”。自绍兴以来,文臣镇抚使有威声者,惟规而已。汤璹字君宝,浏阳(今属湖南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淳熙十四年(1187)进士,调德安府学教授。时朝廷召朱熹为侍讲,未几辞归,朝廷从其请。璹上疏宜追召,不报。由是声名大闻于时。历礼部、驾部二郎官,出知常州,入为大理少卿,进直徽猷阁。事迹具《宋史》卷四一一本传。此书凡分三种,首为陈规所撰《靖康朝野佥言后序》,其次为《守城机要》,亦为陈规撰。第三曰《建炎德安守御录》,汤璹作。三书原各自独立成帙,约于宋宁宗时合为一编。卷一《靖康朝野佥言后序》,《佥言》原本夏少曾所作,备载靖康时金兵攻汴京始末。陈规在顺昌于同僚中得之,读罢“痛心疾首,不觉涕零”。痛当日大臣将帅捍御失策,因条列应变之术,附于各条之下,谓之《后序》。书中主张“守中有攻”,一味只守不攻,乃是“自闭生路”,为善守城者所不为。最后,以悲痛的语调总结了汴京失守的经验教训,“嗟乎!靖康丙午,金人以儿戏之具攻城,守御者一时失计,遂至城拔。”卷二《守城机要》,《四库提要》疑即《宋史》本传所载传世之《攻守方略》。此书皆论城郭楼橹制度,及攻城备御之方,共二十五条。非空言泛论,俱为切实可行之措施。卷三《德安守御录上》分《王在、党忠寇德安二十日引去》、《张世、李孝义寇德安四日引去》、《杨进寇德安一十六日引去》、《孔彦舟三次寇德安皆不克引去》、《董平寇德安三万人即日败去》五篇。卷四《德安守御录下》四篇,《赵寿寇德安三日引去》、《曹成、李宏寇德安自六月至二月引去》、《桑仲夏邢、尚、孙群贼寇德安三月引去》、《李安寇德安六十五日引去》。二卷书为汤璹官德安教授时,寻访陈规守城遗事而作,备述规巧思百计,九次退敌事迹。绍熙四年(1193)向朝廷进献。书中记载陈规于绍兴二年(1132)“以火炮药造下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”,可谓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,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。陈规之书在当时影响很大。宋孝宗乾道八年(1172),诏刻《德安守城录》(即《守城机要》)颁行天下,令各地守城将领学习效法。此书刊本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墨海金壶》本、《守山阁丛书》本、《长恩书室丛书》甲集本、《丛书集成初编》本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秋楚地答问

    一卷。清易本烺(详见《易解呓通》)撰。该书对春秋时楚地加以考证,自设问答,计有汉阳诸姬国在何地;今之安陆属汉东何国、何以名郊郢、治此地者何官;澨、雍澨何在;若、敖二字何解;汉东之国随为大,其次为谁;随

  • 通志堂九经解

    见《通志堂经解》。

  • 周易姚氏学

    十六卷。清姚配中(1791-1844)撰。姚配中字仲虞,旌德人。道光时诸生。工书嗜琴,有《琴学》、《书学拾遗》。治经深于易,著作除此书外,尚有《周易通论月令》二卷。论者以为自张惠言以后,治虞氏易学成为

  • 续表忠记

    八卷。清赵吉士(1628-1706)撰。赵吉士字恒夫,号渐岸,又号寄园、天羽,休宁(今属安徽)人。旅居钱塘(今浙江杭州)。顺治八年(1651)举人,官至户科给事中。著述颇多,除本书外,尚有《魏忠贤始末

  • 朱子分类文选

    九卷。清朱泽沄(生卒及事迹不详。)撰。朱泽法字湘陶,号止臬,江苏宝应人。朱泽沄终身不仕,讲道锡山,通书关中,皆阐明紫阳之学。年六十七,吟邵子诗别亲友,怡然而逝。有《朱子圣学考略》、《王学辨》、《止泉文

  • 学舫

    无卷数。清代吴云(1811-1883)撰。吴云见《云谷寺志》条。此书是作者的一读书笔记,全书仿程朱语录体例写成,书中分条,每条标目,内容涉及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等方面,有些议论缺乏科学性,如“论河图

  • 闽粤巡视纪略

    六卷。清杜臻(?-1703)撰。杜臻,字肇余,号慕徐,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顺治十五年(1658)进士,官至礼部尚书。著述除本书外,还有《经纬堂集》、《海防述略》等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清政府统一

  • 明懿安皇后外传

    一卷。清纪昀(1724-1805)撰。昀字晓岚,乾隆间进士,累迁侍读学士,汪《四库全书》总纂,卒谥文达。该书据龚鼎孳撰《懿安皇后事略》稍加修正而成,前有自序。现存《帩帆楼丛书》本。

  • 观我堂摘稿

    十二卷。明李材(约1575年前后在世)撰。李材,字孟诚,江西丰城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嘉靖四十一年(1562)进士。官累云南按察使等。著有《李见罗书》。官巡抚时,其毁参将署为书院,致激起兵变。后云南巡按御史

  • 眉山诗案广证

    六卷。清张鉴(1768-1850)撰。张鉴,乌程(今浙江吴兴)人,字春冶,号秋水,嘉庆副榜,官武义县教谕,家贫,靠卖画自给,著述甚丰。眉山诗案即宋代所谓乌台诗案。宋元丰三年(1080)御史何正臣等劾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