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卷。萧楚(1060-1130)撰。萧楚字子荆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,宋代经学家。元符乡举,考进士不第。时蔡京当国,禁《春秋》学,萧楚愤嫉其奸,预言蔡京当仿王莽篡国,发誓不出仕。遂隐居三顾山下,自号“
十卷。附《春秋凡例》二卷。清朱鹤龄(详见《尚书埤传》)撰。鹤龄长于笺疏之学,所著《尚书埤传》、《诗经通义》、《读左日抄》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有著录。《左氏春秋集说》朱彝尊《经义考》著录为十二卷,注云
八卷。晚清易宗夔撰。易宗夔字蔚儒,湖南湘潭人,生卒年不详,清末至民国初在世。所著《新世说》仿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体,记事上起清初,下至近代。分类标目,设“德行”、“言语”、“政事”、“文学”、“假谲”、
三卷。唐林慎思撰。林慎思有《儒范》七篇,辞艰理僻,不为时人所知,复研精思,再著一书。书编成,用《易林》卜筮,得《蒙》之《观》卦,有“伸蒙入观”之语,因用为书名。是书,采引前代君臣事迹,设为问答,说明治
三种,六卷。清阮元编。该书汇辑清代汪中《述学》、钱塘《溉亭述古录》、孔广森《仪郑堂文集》三种著作,由阮元分别叙录,各成二卷。有清嘉庆三年(1708)仪征阮氏刊本。
①四十四卷,清沈瓌纂修。沈瓌,浙江归安人,曾任绵竹县知县。绵竹县志创修于康熙间邑令李如瓌、徐世法。后县令王谦言又重修补辑,曾为五卷,而分为八门。嘉庆中,蜀修通志,徵诸邑乘,沈瓌乃为续王志而成兹篇。《绵
十四卷。明杨慎(1487-1559)辑。杨慎字用修,号升庵。新都(四川)人。正德六年(1511)廷试第一。授翰林修撰。本书上起古初,下迄于汉,皆采金石之文。但真伪错杂,疏漏甚多。如阳虚石室仓颉文、岣嵝
十三卷。清丁晏(1794-1876)撰。丁晏,字俭卿,一字柘堂,号石亭居士,江苏山阳(今淮安)人。道光举人。力主禁烟,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。生平笃好郑玄之学,对《诗笺》、《礼注》研讨精深,亦熟《通鉴》。
清严廷中(1795-1864)撰。严廷中,字秋槎,云南宜良人。清代戏曲作家。工于吟咏,兼善诗词。曾在山东省福山、文登、莱阳、诸城、蓬莱等县为官,有政声。与周乐清等友善。道光十九年(1839),归故乡云
八卷。清史筠撰。史筠,生卒年不详,字湘霞,号石门女史,山东济宁人。清代诗人。此书有道光十五年(1835)刊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