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威敏征南录
一卷。宋滕元发(1020-1090)撰。滕元发初名甫,字元发,后以字为名,字达道,东阳(今属浙江)人。举进士,官至龙图阁学士,谥章敏。多次出任州郡,号称名帅。《孙威敏征南录》记载宋皇祐四年(1052)平侬智高事。此次出兵,孙沔为安抚使,狄青为宣抚使。而事平之后,朝廷多归功于狄青,孙沔仅进一秩而已。滕元发以南征之事,本出沔议,进军措置,亦均二人商议,沔又能以身下狄青,乃著此书,以彰孙沔功绩。孙沔,谥威敏,故名。所记事实较《宋史》为详,颇资参考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续金华丛书》本等。
一卷。宋滕元发(1020-1090)撰。滕元发初名甫,字元发,后以字为名,字达道,东阳(今属浙江)人。举进士,官至龙图阁学士,谥章敏。多次出任州郡,号称名帅。《孙威敏征南录》记载宋皇祐四年(1052)平侬智高事。此次出兵,孙沔为安抚使,狄青为宣抚使。而事平之后,朝廷多归功于狄青,孙沔仅进一秩而已。滕元发以南征之事,本出沔议,进军措置,亦均二人商议,沔又能以身下狄青,乃著此书,以彰孙沔功绩。孙沔,谥威敏,故名。所记事实较《宋史》为详,颇资参考。有《四库全书》本、《续金华丛书》本等。
六十种,四百九十六卷。民国胡宗楙编。胡宗楙,浙江永康人。为胡凤丹之子。胡宗楙承其父志,搜访乡邦著述,成此丛书。仍按四部排列,每部内则以年代先后为序,计经部五种,史部七种,子部十三种,集部三十五种,除古
上帝板板,下民卒瘅。出话不然,为犹不远。靡圣管管。不实于亶。犹之未远,是用大谏。天之方难,无然宪宪。天之言蹶,无然泄泄。辞之辑矣,民之洽矣。辞之怿矣,忆之莫矣。我虽异事,及尔同僚。我即尔谋,听我嚣嚣。
十七卷。明汪坦(约1573年前后在世)撰。汪坦,字仲安,号诚环,鄞县(浙江宁波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是集为其子长文所刊。凡十七卷。其中,诗赋十卷,杂文七卷。集前屠隆序,称汪坦所作诗自三百篇、骚、选、汉、魏
二卷,分前后二集;另本题《大宋宣和遗事》,四卷,分元、亨、利、贞四集。宋人编,可能经过元人整理。讲史话本小说,按年代简述北宋政治的演变。开头入话部分历举自上古尧舜至纣王、隋炀帝等贤明君主和无道失政君王
七十六卷。清陈立(1809-1869)撰。陈立字卓人,号默斋,江苏句容人,清代著名学者、今文经学家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)进士,二十四年补应殿试,迁翰林院庶吉士,改刑部主事,升郎中,累官云南曲靖府知
六卷。清李治经撰。治经除著有是书外,还著有《诗经蠹简》。是书所论次序为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。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各分上下。卷首有石桐所为传以及其门人单伟志一序。其书逐章为说,大都陈言。
二十四卷。《诗稿》一卷。《诗二集》八卷。《续集》一卷。清法式善(1752-1813)撰。法式善原名运昌,后改今名,字开文,号时帆,又号梧门,蒙古正黄旗人,柏山(今河南沁阳)人,姓乌尔济氏。乾隆四十五年
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,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
八卷。清赵铭(约1904前后在世)撰。赵铭,字新,又号桐孙,生卒年未详。浙江秀水(今嘉兴)人。同治九年(1890)举人。官直隶顺德府知府。咸丰初年,即以文章雄于时,至同治九年(1890)始登贤书。典试
一卷。刘师培撰。刘师培祖孙四代都以《左传》名家。刘师培认为《左氏春秋》成于先秦,是传经之作,否定刘歆伪作说。只不过《春秋》经与《左氏传》原来都是两书单行,不相比附,自从杜预作《春秋经传集解》,发凡起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