奚囊手镜
十三卷。明杨循吉(详见《苏州府纂修识异》条)撰。杨循吉好收藏异书,闻有秘本,必欲购成缮写。此书荟粹各家类书,颇称博赡。但卷帙浩繁,又不分门目,显得茫无体例。刘凤、王世贞曾分得其书稿,后逐渐散佚。《明史·艺文志》载作二十卷,而《四库》馆臣所用安徽巡抚采进本为十三卷,不知是为刘凤家之半部,还是王世贞家之半部。有明刻本。
十三卷。明杨循吉(详见《苏州府纂修识异》条)撰。杨循吉好收藏异书,闻有秘本,必欲购成缮写。此书荟粹各家类书,颇称博赡。但卷帙浩繁,又不分门目,显得茫无体例。刘凤、王世贞曾分得其书稿,后逐渐散佚。《明史·艺文志》载作二十卷,而《四库》馆臣所用安徽巡抚采进本为十三卷,不知是为刘凤家之半部,还是王世贞家之半部。有明刻本。
二十四卷。明吴昆(1551-1620)撰。吴昆,字山甫,号鹤皋,歙县(今属安徽)人。15岁行医,奋发苦读,精研医典,良有收获。又到江浙等地求师,并在宣城一带行医,声名素著。结合自己行医经验,参照研读医
三十卷。清朱方增(生卒年未详)撰。方增字寿川,号虹舫,浙江海盐人,嘉庆六年(1801年)进士,官至内阁学士,充史馆纂修官。于臣工列传,择其关乎朝章掌故,国计民生者,随时录存。所施之政,所奏之章,其事行
二卷。清张邦伸(生卒年不详)撰。其子怀洵补注。邦伸字云谷,四川汉(今成都)人,官至河南固始知县。怀洵嘉庆举人,官至会理州学正。该书又名《稽古生辰录》,体例略似钱大昕《疑年录》,只记其生,不记其卒。凡帝
三卷。近代王国维撰。参见《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》。是编专录古书中的联绵字,分为三类:一曰双声联绵字,二曰叠韵联绵字,三曰非双声叠韵联绵字。由双声叠韵联绵字与非双声叠韵联绵字之间,可证古代声随之遗迹与韵
十九卷。清周茂源(约1662前后在世)撰。周茂元,字宿来,号釜山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顺治六年(1649)进士,官至处州知府。著有《鹤静堂集》。是集为周茂源诗文集。乃其子周纶所编。凡十九
①三卷。清霍之琯修,李简身纂。霍之琯,山西云中(今山西大同市)人,出身进士,以广西柳州府推官裁缺改授范县知县。李简身,山东新泰县人,由岁贡康熙四年(1665)任教谕。霍之琯接修志檄,征得万历旧志,以此
四卷。明王承裕(1465-1538)撰。王承裕字天宇,号平川山人,京兆三原(今陕西三原县)人。七岁即能诗,少著《太极动静图说》。弘治进士,授兵科给事中。嘉靖六年(1527)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,帝手书“
一卷。清张文梵撰。张文梵字风林,又字树声,萧山(今浙江萧山县)人,生卒年不详。康熙五十三年(1714)举人。此书共有四十六条,虽名为《大学偶言》,却多处解说《中庸》,说《大学》者仅数条。书中以为朱子《
四十卷,首一卷。民国罗汝泽、刘以臧修,徐友梧纂。罗汝泽,曾任霞浦县知县。徐友梧,曾任江西信丰县知县。霞浦县旧无志。民国五年(1916)罗汝泽任县令后,始设局纂修邑乘。其后历经波折,至民国十四年(192
十四卷。清周铭(生卒年不详)撰。周铭,字勒山,上海松江人。是选题曰“林下”,盖取《世说新语》所载谢道韫之事。《林下词选》采取女子之词,自宋元明以及清,编辑而成。但编排颇为无绪。末卷有《减字木兰花》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