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天问补注

天问补注

一卷。清毛奇龄(1623-1713)撰。毛奇龄,本名甡,字初晴,后改名为奇龄,字大可,号西河,浙江萧山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以廪监生荐举博学鸿儒科,试列二等,授翰林院检讨,任明史馆纂修官。后得疾不复出,著述以终。治经史、音韵学,善散文、诗词,并从事诗词理论批评。一生著述颇丰,有《西河诗话》、《西河词话》、《竟山乐录》等,后人辑有《西河全集》。《天问补注》是他研究《楚辞》的专著。卷首为《总论》,后为正文,共三十四条。体例是先列《天问》原文,再列朱熹《集注》,最后毛氏加以补注。三十四条或句中之词,如“石林”,“玄趾”,或为半句如“鸱龟衔尾”,或为完整句子,如“中央共牧,后何怒”。在《总论》中,作者申明补注原因,在于前说各有不足。继而述说补注的方法、原则。毛氏既同意朱熹《集注》所采取的审慎态度,又不赞成朱氏过于审慎,以致该注的不注,造成一篇之中多处阙疑。最后说明因《天问》“文义不次,又多奇怪之字”(《楚辞章句》),自司马迁至朱熹等人均不能详释,给自己注《天问》所带来的困难。正文称《补注》是因在《楚辞集注》基础上加以补充、更正。此书突出特点之一是广证博引,详加辨析,力求确解。毛氏阅览广泛,知识渊博,引众说加以注释。如“焉有石林”之“石林”,王逸注“石木之林”,朱熹不详为何。《补注》曰:“石林在南方”,广引谢灵运《还旧园诗》,左思《吴都赋》及《海外纪》、《蜀地志》中“石林”一词,加以印证。又如对“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”之“顾菟”,朱熹虽引典籍,仍将“顾菟”释为“顾望之菟”,或解为兔之名号,持两可之说。《补注》径称:“‘顾菟’,月中兔名”。并引梁简文《水月诗》,隋袁庆《和炀帝月夜诗》,证明为月中兔名。甚至从语法角度进一步证明顾菟为一个名词。在引梁戴菟《月重轮行》:“从来看顾菟”句评曰:“俚云:‘视顾菟而感气’,于顾上又加一看字,加视字,其可通乎?”考证确实令人置信释疑。闻一多在《天问释天》中,对毛氏此解给予高度评价:“惟毛奇龄以顾菟为月中兔名,庶几无阂于文义。”《天问》为难解释的诗,《补注》不可能无误。但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称毛氏《补注》“终属臆测之辞,不能一一确证也”则有失公允。版本有清初刊本,吉林大学逸夫图书馆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彭比部集

    八卷。明彭辂(约1561前后在世)撰。彭辂字子殷,浙江海盐人,生卒年不详。嘉靖二十六年(1547)进士,官南京刑部主事,以察典罢归。著有《彭比部集》。是集乃其子彭润宏所编。共八卷。焦宏称:“其于七子盛

  • 蓟门摘稿

    二卷。明刘曰梧著。分上下二卷,其中于当日援辽官军扰民情状,言之历历。

  • 春秋编年举要

    无卷数。明杨时伟撰。时伟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春秋编年举要》、《正韵笺》、《诸葛忠武书》、《狂狷裁中》等。该书成于崇祯七年(1634)。分为前后两编,二编皆仿《史记》年表体例,以国为经,以事为纬。

  • 礼经本义

    十七卷。清蔡德晋(生卒年不详)撰。德晋字仁锡,江苏无锡人。雍正时举人,乾隆初年因杨名时所荐,官为司务。最得孔门博约之旨,故律身甚严。著有《礼传本义》、《通礼》。是书前十六卷皆为《仪礼本经》,第十七卷附

  • 国朝诗乘

    十卷。清刘然(生卒年不详)编。刘然,字简斋,江宁(今江苏南京)人。著有《西涧初集》。此集为清初诗歌之选本,共选诗一百四十家。据集前刘然自序称“著名称雄诗坛者或阙焉,而加意表彰幽隐之士”,且“殚精研思于

  • 史记正义

    一百三十卷。唐张守节撰。张守节,始末不详。诸王侍读,率府长史,长于地理。约为开元天宝间人。《正义》中博引故实,很是详博,卷首有“论字例”,“论音例”二条。但到明朝删削太多。《史记正义》是张守节用尽一生

  • 闵子世谱

    十二卷。明张云汉(生卒不详)撰。张云汉,字倬侯,明宿州(今安徽省宿县)人。生平事迹不详。张云汉里籍宿州旧有闵子墓,历代祠祀不绝(闵子本宿州人,春秋时属青州),因撰《闵子世谱》以记载闵子及其后人事迹,故

  • 刘氏类山

    十卷。明刘嗣昌(生卒年不详)撰。刘嗣昌字燕及。桐城(今地不详)人。万历年官至兴化府知府。此书列目七十。所载之事至唐而止。明代的类书载近代之事都较差,大抵为相互转抄的缘故。

  • 北庐诗钞

    二卷。清陆毅撰。陆毅,字士迪。生卒年、仕履、里籍均不详。此集为陆毅诗集。分上、下二卷。上卷为古今体诗二百零八首,卷下亦古今体诗二百五十六首。其五、七言近律追琢工秀,恬淡自然,修辞典雅、托意遥深,气韵沉

  • 诗经新义

    二十卷(已佚)。王安石(1021- 1086)撰。王安石字介甫,号半山。封荆国公,世称王荆公。抚州临川(今属江西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。庆历进士,仁宗嘉佑三年(1058)上万言书,主张改革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