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大学衍义补

大学衍义补

一百六十卷。明邱浚(1420-1495)撰。邱浚字仲深,琼山(今海南海口)人。景泰五年(1454)中进士。官至礼部尚书、文渊阁大学士。精熟典籍,著有《家礼仪节》、《邱文庄集》、《投笔记》等。此书为补南宋真德秀《大学衍义》而作。他认为《大学衍义》只论述为治之理,而未讨论治国平天下的具体内容。虽然真德秀又著《读书记》,自称为《大学衍义》的下编,但只采录名臣事迹,又为草创未完成工作。故邱浚广采经、传、子、史各书中有关治国平天下的事迹,并附以自己的见解,撰成此书。全书共分《正朝廷》、《正百官》、《固邦本》、《制国用》、《明礼乐》、《秩祭祀》、《崇教化》、《备规制》、《慎刑宪》、《严武备》、《驭夷狄》、《成功化》等十二目,每目又分若干子目。卷首一卷,补真德秀《大学衍义》中“诚意正心之要”。真德秀的“诚意正心之要”只分“崇敬畏”、“戒逸欲”二目,此书补“审几微”一目。全书先引诸说,后加“臣按”为作者自己的见解,每目之后皆有总结大旨。邱浚撰此书的宗旨,是为朝廷提供借鉴,矫正时弊。书中他把建立封建伦理纲常看成是稳定国家的基础和重要条件,所谓“人君为治,欲正天下之纪纲,先正一家之纪纲,伦理是也。伦理既正,则天下之事,井然各得其理矣”(《大学衍义补》卷一《正朝廷》)。认为天下之事,无一不本于礼,君子必须以礼而辨,亲疏以礼而定,嫌疑以礼而决,同异以礼而别,是非以礼而明。治国平天下之本在于修身,而修身必须以礼。礼之本为孝,事亲孝然后可以移于君,居家理然后可以移于国。人子事亲,不单要尽其孝,尤当致其敬。孝而不敬,非孝也。他强调国以民为本。认为国之所以为国,是因为有民而已,无民则无以为国。故圣明的君主,知道兴国之福在爱民,则必省刑罚、薄税敛、宽力役、以为民造福。民之享福,则是国之享福。君主所以为君主,是因为有民,无民则无君主。他针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,在书中大胆建议,“许人泛海为商”,所贩货物抽税后许其变卖,这也是“足国用”的一个途径。他还提出“听民自便”反对“与民争利”的主张。认为天生物以养人,非专为君主,君主专其利是违背天意,应该让百姓自煮食盐,自煮自卖,只要报官上税就可以。邱浚博学多识,熟悉经史,故取材较丰富,议论多关政治。书成上奏之后,得到孝宗嘉奖,命录副本,付书坊刊,他又摘录书中要点下内阁议论实行。神宗时,又命重刊,神宗亲自为书作《序》,可见此书在当时很受重视。但书中也有所回避之处,如对宦官专权不敢涉及。另外,有些议论也有失偏见,如讥范仲淹多事,谓秦桧有再造之功,为当时及后世学者所指摘。有明弘治初刊本,陈仁锡刊本,张溥刊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仪礼析疑

    十七卷。清方苞撰。方苞生平详见《周官集注》。方苞《三礼》之学,《周礼》较深,晚年自称“治《仪礼》十一次,用力良勤。《仪礼析疑》旨在举出《仪礼》可疑者录出经文而详辨之,对无疑者则不录经文。发明处不少,如

  • 周易观彖

    十二卷。清李光地(详见《周易通论》)撰。李光地曾奉命纂修《周易折中》,请求复用朱子古本。此编仍用注疏本,大概成书于《周易折中》之前。他的语录和《榕村全集》所载,偏重于申明先天诸图。而此书则只是说解《说

  • 天都阁藏书

    二十五卷。明程允兆(生卒年不详)编。允兆,字天民,歙县(今属安徽)人,生平事迹不详。允兆富藏书,取天都山以为其阁名。书成于天启七年,版式全仿闵景贤的《快书》。所录自《钟嵘诗品》以下共十四种(《北京图书

  • 石品

    二卷。明郁浚撰。郁浚,字开之,松江(今上海松江县)人,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。著有《石品》一书。是书成于万历丁巳(1617)年间,其主要内容为杂记古往今来石名,十分缺乏条理,顺序混乱。书中文字大多剽窃类书

  • 等音

    一卷。清马自援撰。详见“等音声位合汇”。是书有单行本,刊入《花薰阁诗述》,有清嘉庆二十二年(1817年)序刊本。

  • 别本茶经

    三卷。明汤显祖(详见《五侯鲭》)撰。旧本题为玉茗堂主人阅。玉茗堂主人是汤氏的别号。《别本茶经》取陆羽《茶经》为一卷,后附水辨、后集各一卷。是书主要论述茶的性状、品质、产地、煎茶之水、以及记叙、歌咏有关

  • 仙愚馆杂帖

    七卷。明黄元会(生卒年不详)撰。黄元会,字经甫,太仓(今属江苏)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。黄元会笃信佛、老,尤其笃信服食修炼之说,因此将其馆命名为“仙愚馆”。此书内容亦多为剽窃佛、老之浮谈,其

  • 於皇武王!无竞维烈。允文文王,克开厥后。嗣武受之,胜殷遏刘,耆定尔功。

  • 礼记郑读考

    ①六卷。清陈乔枞(1809-1868)撰。乔枞,字朴园,一字树滋,寿棋之子,清代闽县(今福建省闽侯县)人。道光间举人,曾任江西袁州,临江,抚州知府,以经术饬吏治,居官有声。同治七年(1868)卒于官。

  • 仪礼恒解

    四卷。清刘沅撰。沅著书有《周易恒解》、《诗经恒解》、《书经恒解》、《周官恒解》、《礼记恒解》、《春秋恒解》、《四书恒解》诸书,已著录。沅自序大义是:戴记之书,其言往往不符合周制,读者不知道其为孔孟之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