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声韵转移略

声韵转移略

一卷。清顾淳撰。顾淳字震孟,又字枕渔,金匮(今江苏无锡市)人。精经史音韵之学,尚著《毛诗古音述》。是书之作,盖取古音分部而考其转移之故。其言略云:宋末平水刘渊并二百六部之韵为一百七部,而其支派脉络未尝不可寻究也。自郑庠分古音为六部,后昆山亭林先生分为十部,婺源江慎修分为十三部,金坛段懋堂分为十七部,辨析愈精,转移分合之由遂厘然可睹。入声之说,古皆依韵书次第配之,然有一字转两三音,如质质恶恶之类,偏旁谐声字如至室、意臆、慕莫、肖削之类,反多出于无入声之韵,则其说固不可信也。亭林先生于是反其说,《唐韵正》一书逐韵分解、逐字分配,然亦未免失于穿凿。不若江氏之以其音呼辨其等列,为能折其衷而无所凿也。韵书以顾氏江氏段氏三家为最,其书具在,读之可造精微,爰掇其大略于左,曰《声韵转移略》。此是书之所以由作也。此编尊江氏之说,欲用等呼之理检讨入声转移分配之脉络,以定古韵之分合,古音研究当考古审音并重而以考古为主要根据,顾淳氏欲侧重以等呼定其说,且不取戴氏阴阳对转之说,故其入声转移之说,殊难令人信服也。是书收入《枕渔韵学两种》,有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木活字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河图纬

    不分卷。清黄奭辑。共辑录河图纬佚文五十三则。篇名十五种,即河图秘徵、河图帝通纪、河图著命、河图说徵、河图考灵曜、河图真钩、河图提刘、河图会昌符、河图天灵、河图要元、河图叶光纪、河图绛象、河图皇参持、河

  • 师说

    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终不解矣。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

  • 伏敔堂诗录

    十五卷。《伏敔堂诗选》不分卷。清江湜(1818-1866)撰。江湜,字弢叔。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诸生。三次应乡试不第。道光二十四年(1844)从殷述斋学使游幕山东。二十七年(1847)彭蕴章为福建学

  • 群经辨疑录

    三卷。明周洪谟(约1419-1491)撰。洪谟字尧弼,长宁人。正统十年进士,授编修,博闻强记,善文词、熟历代典故,累官至礼部尚书教仕,卒谥文安。除此书外,还著有《箐斋读书录》等。此书是其官祭酒时与诸生

  • 支离子集

    一卷。宋黄希旦(?-1074)撰。希旦字姬仲,自号支离子,一名晞。为北宋时道士。邵武(今福建邵武)人。熙宁中尝召至京师,典太乙宫事。后病卒,其徒传为仙去此集又名《竹堂集》,为淳祐九年(1249)九龙观

  • 东观奏记

    三卷。唐裴庭裕(一作廷裕)撰。裴庭裕,字膺余,闻喜(今属山西省)人,属唐代名族东眷裴氏。唐昭宗时,裴庭裕为翰林学士、左散骑常侍。昭宗大顺二年(891年)二月,他奉诏修撰唐末三朝实录,在此期间,他就所见

  • 太常续考

    八卷。不著撰人姓名。据书中所述,可知乃明崇祯时太常寺官属所辑也。本书主要记述明代太常寺之建制、设官、职掌,以及有关制度。资料来源,主要是太常寺的档案材料。其中对祭祀、典礼之制记载甚详,所述沿革损益之由

  • 辜君政续书

    二卷。元陶凯撰。陶凯字中元,江都(今江苏扬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至正七年(1347),陶凯任永丰(今属江西)教谕,值县令辜中离任,永丰百姓请刻其善政于石,本书即为此而作。主要叙其政绩,并附以《赠言》、《

  • 双美奇缘

    见《玉娇梨》。

  • 汉武梁祠画像题字补考

    一卷。清陈培寿撰。陈培寿,字辅青,江苏丹徒人。瞿中溶已著有《汉武梁祠画像考》,陈氏在瞿书的基础上又作补考。有石印本传世。